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什么?蜜雪冰城都有地摊了? >> 正文
什么?蜜雪冰城都有地摊了?
“老板,两杯柠檬水加冰,再来个甜筒!”凌晨两点,广州天河区的一条背街小巷里,一台贴着“蜜雪冰城”logo的三轮车旁,十几个年轻人正举着手机拍摄。
摊主小陈熟练地切着柠檬片,身后的保温箱里堆满了贴着“蜜雪冰城”标签的原料包。
这是2025年3月底被网友戏称为“雪王地摊文学”的经典一幕:
一家因卫生问题被责令整改的蜜雪冰城加盟店,竟在深夜化身“地摊游击队”,用4元柠檬水和3元甜筒继续收割流量。
更魔幻的是,评论区一片狂欢:“这才是真正的下沉市场!”“雪王,你连摆摊都这么努力,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不知在广州,即便是在首都,这样的情况依然比比皆是。
"家人们谁懂啊!刚出地铁口就被雪王堵了!"2025年4月,北京西二旗的程序员小李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短视频突然爆火。
画面里,印着"蜜雪冰城甜蜜蜜"的电动三轮车正被下班人群团团包围,店员手速快到出现残影,泡沫箱里的柠檬水以每分钟20杯的速度消失。
这条视频下最高赞评论是:"雪王唯一的塌房方式是提价,结果人家直接让三轮车带着3块钱柠檬水杀疯了!"
在郑州碧沙岗公园门口,退休教师王阿姨第一次见到"地摊版蜜雪冰城"时,还以为是山寨货。
直到看见三轮车上贴着"本店产品由花园路第108分店直供"的告示,她才敢下单:"雪王都摆到象棋摊旁边了,看来是真着急挣我养老金啊!"
更离谱的是河南某农村大集上,蜜雪冰城的红色遮阳棚直接怼在卖活鸡的摊位隔壁,网友戏称这是"乡镇包围农村"战略。
这场全民围观的摆摊狂欢,其实藏着蜜雪冰城的绝地反击密码。
把时间倒回2025年3月15日,湖北某门店被曝使用隔夜柠檬切片时,网友的反应堪称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柠檬隔夜了,而是我去晚了""只要还是3块钱,苍蝇我帮你赶"。
当其他品牌遭遇食安问题会被骂上热搜时,蜜雪冰城硬是靠"自来水公关"把危机变成了全网玩梗。
这种群众基础绝非偶然。在杭州某门店,店员小张每天闭店前都要对着报废的柠檬片拍九宫格发工作群:"现在总部规定,没扔的柠檬不能过夜,扔了的柠檬要过审。"
而上海徐家汇门店的珍珠每4小时强制报废,店长苦笑道:"现在后厨监控比高考考场还严,倒是摆摊车成了泄压阀——卖不完的珍珠正好带出去清库存。"
当蜜雪冰城的三轮车开进夜市,同行们突然发现了新大陆。
CoCo店员背着保温桶蹲守地铁口,被戏称"当代卖炭翁";沪上阿姨在演唱会门口支摊,精准收割追星女孩;最绝的是某县城蜜雪门店,直接把操作台搬进广场舞队伍,大爷大妈们跳完《最炫民族风》集体续杯。
网友@奶茶侦探算过一笔账:北上广深门店月租金2万起,而摆摊车日租金不到200元。
更妙的是"游击战术"——早高峰攻地铁、午休占写字楼、傍晚抢学校、深夜蹲酒吧,完美实现"人随车走,车随钱跑"。
有大学生在论坛吐槽:"现在全校都知道,想看雪王漂移得盯着课程表,专业课教室外的三轮车永远最早卖光。"
这场地摊革命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彻底打破了茶饮界的"阶层固化"。当高端品牌忙着联名限量杯、请顶流代言时,蜜雪冰城用三轮车完成了最野的品效合一:
郑州某商业区出现过魔幻一幕——穿着西装的投行精英和送外卖的小哥并肩排队,共享同一辆摊车出品的4元冰鲜柠檬水。
"以前觉得地摊low,现在觉得这是最牛的用户洞察。"某4A广告公司总监在朋友圈写道。
数据显示,蜜雪冰城摆摊车覆盖的38%点位是原有门店辐射不到的盲区,而乡镇集市摆摊日均销售额竟比县城门店高出20%。
当然,质疑声从未停歇。食品安全专家提醒:"移动摊点难以实时监管,报废流程全靠自觉。"也有消费者投诉买到的摆摊饮品封口不严、冰块不足。
更有意思的是网友的"阴谋论":"这是雪王的万亿下沉市场计划!先用三轮车圈地,等培养出消费习惯就原地盖房(门店)。"
不过看着蜜雪财报里"移动点位贡献营收增长12%"的数据,这届网友又集体倒戈:"建议瑞幸学习雪王,下次财报别写门店数了,直接报三轮车保有量。"
从2023年试探性摆摊到2025年形成标准化模式,蜜雪冰城的三轮车辙里印着最真实的商业智慧。
当我们在抖音刷着#雪王摆摊大赏#的搞笑视频时,或许该重新理解《资本论》里的那句话:"当生产工具突破空间束缚,生产关系就会发生有趣的变化。"
此刻,某三线城市步行街上,蜜雪冰城的第N代摆摊车正播放着魔性改编版《甜蜜蜜》:"你问我为啥要摆摊,还不是为了让你爽~"而排队人群里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或许就是下一个商业传奇的见证者。
毕竟在这个魔幻又现实的时代,谁能拒绝一辆会唱歌还卖3块钱柠檬水的三轮车呢?
本文作者|老A
责任编辑|蓝橙
策划|蓝橙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