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常州高新区,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 正文

常州高新区,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4-09 20:01:06 来源:江苏商报

万物复苏,草木蔓发。2025年,民营经济迎来新的春天。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搭平台、健机制、引人才,不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通过融合创新深入推动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在此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月底,常州清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高晓和新北区科技树孵化器的创始人沈扬从河南出差回常,带回了一个好消息:清治开发的AI智慧肌骨系统检测仪成功打入河南省骨科医院。

清治开发的AI智慧肌骨系统检测仪

市场的顺利拓展,得益于科技树孵化器的自有投资基金:赫尔墨斯创业投资基金之前与河南省骨科医院共建的数字骨科人工智能装备实验室。

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领军团队创办的清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科技树孵化器后,首轮得到了赫尔墨斯创业投资基金的融资支持,随后迅速与国家骨科医疗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了商业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东亚人种运动姿态生物力学数据库。目前,企业已获得第二轮国内知名资本数千万级的融资。

公司CEO高晓感慨道:“常州高新区深厚的产业基础,为科学家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沃土,新技术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效率更高。”

清治开发的AI智慧肌骨系统检测仪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驱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常州高新区自主引进科创平台,创新探索“基地+基金”运营模式,让科技树孵化器成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合伙人”,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

在孵化器成立之初,科技树就建立起了规模1亿元的赫尔墨斯创业投资基金,以投资人视野招引项目、培育项目。一期孵化空间运营仅半年多,科技树就已入驻12个科创项目,分别涉及AI智能医疗、纳米新材料、光电检测装备等高科技领域,并吸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加入。依托自有投资基金,科技树入股投资了其中60%的孵化企业。

“科技树就是要做科学家创新创业的经纪人和合伙人,为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通壁垒、提高效能。”科技树创始人沈扬对孵化器有着很清晰的定位。在科技树孵化和投资的项目中,已有2家企业成功“毕业”,今年年内实现产业化;有5家企业拿到了除赫尔墨斯创投基金外的第二轮融资,得到了启迪、险峰、德同等国内一线资本的关注。

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区共有有效载体98家,包含国家级载体10家、省级31家、市级32家。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常州西夏墅工具产业孵化器成为省级标杆孵化器。这些孵化器形成的创新生态,让一棵棵“科技树”蓬勃生长。

2024年,常州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15%,位列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550家,居全市第一;引育“三高一资”项目83个,落户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四项新增数均位居全市第一。

向“新”发力,民营企业正牵手高校院所以协同创新攻坚一流技术,让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共同点燃高质量发展的“高新引擎”。

东南大学与同惠电子最新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测试仪器

日前,在东南大学—同惠电子先进功率芯片测试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测试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测试仪器完成实验室研发,即将进入样机试制阶段,年内该检测设备将在同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量产,届时将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功率半导体精密检测领域的垄断。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李胜表示,东南大学在功率半导体相关领域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有着深厚的技术实力。同惠电子是国内电子测试与测量仪器的领军企业。校企共同聚焦国内功率半导体检测设备的技术难点堵点,整合各自优势,让科研人员与产业工程师深度互动,让实验室理论与车间实践无缝对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收获了研发成果。

东南大学-同惠电子先进功率芯片测试联合研发中心

“我们要为企业导入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大院大所,以创新源头的高质量供给提升整合创新的效能。”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文博深有体会地说:“人是融合创新的关键因素,龙虎塘围绕创新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建设配置了人才公寓,还给予研发中心建设经费支持、帮助申报科技项目,让研发成果以最快速度实现产业化。”

在常州高新区,不仅有“创新合伙人”,还有一批默默支持协同创新的“店小二”。常州市合成生物和新材料产业科技镇长团积极为企业对接创新资源,先后为三高生物、紫龙药业等企业精准导入创新资源。新北区政府党组成员、常州市合成生物和新材料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郭宇星表示,要充分利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帮助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能更快地应用到企业生产中,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能反馈给高校和科研机构,促进双方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通过协同创新、融合创新

一批引领行业发展

填补国内空白的新质生产力

相继在常州高新区诞生天合光能成功研发全球首块210大尺寸808W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组件全球首款无极耳21700-5.0AH电池在睿恩新能源实现产业化在常州高新区组装下线的全球最大货运无人机白鲸航线W5000亮相珠海航展在常州高新区组装下线的常州高新区合成生物产业入选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上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常州高新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新增发布国家标准45项、行业标准32项;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3件,申报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75.7亿元,均位列全市第一。

常州高新区民营经济

在科技自立自强中

迸发出的创新活力

正成为建设高能级产业集群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来源:常州日报、龙虎聚焦

校对:吴锋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