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三千公里的奔赴:湄潭这对“袖珍”夫妻的爱和梦想 >> 正文
三千公里的奔赴:湄潭这对“袖珍”夫妻的爱和梦想
多彩贵州网讯在湄潭县文化馆的排练厅里,时常能见到一对特殊的身影——身高1.28米的向阳和她身高1.4米的丈夫王娇世。每当王娇世吹奏起陶笛,向阳便和着旋律翩翩起舞,画面宛如童话般美好。谁能想到,这段姻缘跨越了三千公里的山河,从东北黑土地一直延伸到黔北茶乡。
2014年,远在黑龙江的“袖珍”小伙王娇世,偶然在网上认识了贵州省湄潭县的“袖珍”姑娘向阳。两颗孤独的心很快靠近,但地理的阻隔成了横亘在爱情面前的大山。“我要去找她!”王娇世做出了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从东北到西南,他带着一身才艺和满腔热忱,毅然踏上了追爱之旅。当两人在湄潭初次见面,相视一笑的瞬间,所有的距离感都烟消云散。
婚后的生活并不容易。作为“袖珍”人,他们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王娇世说:“我们虽然个子小,但梦想很大”。他凭借相声、二人转、陶笛、歌唱、舞蹈等才艺,很快在湄潭文艺圈崭露头角。县曲艺协会、县文化馆向他抛出了橄榄枝,2017年,他正式成为文化馆的一员。
在文化馆,王娇世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创作的《赞湄潭》快板随着旅游局四处演出;脱贫攻坚题材的《老淳脱贫》演出60余场;《家访》小品演出20余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无数个熬夜创作的夜晚。“我最熟悉的是《江山无限》这首歌,”王娇世说,“因为我们的爱和梦想,确实无限。”
这对夫妻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化作了艺术创作的养分。王娇世的作品涵盖脱贫攻坚、尊老孝老、旅游推荐、清廉、卫生等主题,形式多样——小品、快板、相声、小视频。他创作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好》获得2019年湄潭县政府文艺奖一等奖;《新冠疫苗接种快板》获得省卫健委科普大赛优秀奖;2021年,他更是在贵州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网络直播营销员技能组第一名。
荣誉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为了创作一个五分钟的快板,王娇世可能要查阅数万字的资料;为了一个包袱的效果,他和向阳会反复排练几十遍。向阳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最忠实的观众和批评者。“有时候我写的东西太‘阳春白雪’了,是她提醒我要更接地气。”王娇世笑着说。
2017、2018年,王娇世为特殊教育学校艺术节提供辅导,节目获得市级二等奖;2019年,他策划了湄潭县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我想用我的经历告诉他们,残疾不是缺陷,而是特点!”王娇世感慨地说道。
翻开王娇世的创作清单,近百部作品令人惊叹:从《幸福追梦人》到《高歌奋进向未来》,从《扫黑除恶不容情》到《文明新风进万家》,他用艺术记录时代,用才华服务社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团队创作的反诈三句半《共建平安好家园》被国家反诈中心平台采用,为全民反诈贡献了力量。
如今,在茶香四溢的湄潭,这对“袖珍”夫妻已成为湄潭文化的一张名片。每当夜幕降临,文化馆的灯光下,两个小小的身影仍在忙碌——一个在写新的剧本,一个在练习新的舞步。他们的故事,就像王娇世最爱唱的那首《江山无限》,在黔北的青山绿水间,永远传唱。正如王娇世常说的那句话:“我们虽然够不着高处的东西,但我们的心可以飞得比谁都高!”(吴青箐)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