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田野课堂”播种劳动教育新希望 >> 正文
“田野课堂”播种劳动教育新希望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李子文、柳丽平)4月1日,上栗县桐木镇中心小学将语文课堂搬进生态农庄,通过沉浸式劳动实践传承中华农耕智慧,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探索之旅,打造“行走的素质教育课”。
晨光中,语文教师黄雨蒙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稻作全周期图像:“从春播到秋收,每粒米都凝聚着‘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正如《千人糕》里千人协作的深意。”课堂导入环节将古诗文与劳动教育有机衔接,为后续实践埋下认知伏笔。
当艾草清香漫过青石板路,孩子们在科班老师指导下开启“寻根”之旅。辨识药食同源的艾草时,老师吴巧讲解:“艾草入药具有祛湿散寒、温经活血等功效,青团制作更是清明文化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浸润着传统文化基因,学生们在采摘间触摸中华文明的生命脉络。
制作现场,糯米粉与艾草汁的融合成为生动的协作课堂。揉面组彭子涵同学额头沁汗仍专注搅拌:“原来和面要掌握‘三光’诀窍——盆光、手光、面光。”蒸制环节,形状各异的青团引发阵阵欢笑,劳动成果的差异性恰好印证“千人千手”的协作真谛。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生命教育的载体。”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发“节气厨房”“非遗工坊”等系列课程,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要素融入五育体系,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欢声笑语中,孩子们捧着自己制作的青团踏上归途。这场融合文本解读、生产实践与文化传承的立体化教学,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少年心田播撒知稼穑、懂协作、传薪火的精神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