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多科室通力协作 助力95岁老人重获行走希望 >> 正文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多科室通力协作 助力95岁老人重获行走希望
鲁网4月7日讯近日,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多科室协作成功救治一位95岁高龄的耄耋老人。老人因不慎跌倒,导致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当晚入院后,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骨外二科、设备科、手术室、输血科、心内科、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协作下,顺利为老人完成左侧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再次展现了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多学科协作救治中的卓越实力。
“医生,快来帮帮忙!”傍晚,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传来家属焦急的呼喊。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左髋部剧烈疼痛、无法活动,被紧急送至医院。
值班医生接诊后行影像检查,确诊为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考虑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最佳时间是事发48小时内,且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建议行手术治疗。
与患者家属进一步沟通后,患者家属选择关节置换,但老年患者的髋关节配对型号较特殊,血红蛋白偏低,心电图、彩超检查都有异常,面临的一个个难题都使手术无法正常进行。
时间就是生命!髋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若延误治疗,死亡率极高。值班医生向院领导汇报后,立即启动高龄骨折急诊绿色通道,一场多学科协作的“攻坚战”就此展开。
设备科接到手术通知后,连夜紧急调配髋关节置换假体,确保型号匹配、灭菌到位,为手术争取黄金时间。患者血红蛋白偏低,输血科从泰安血库调配“悬浮红细胞+血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术前心内科、麻醉科、骨外二科等相关科室紧急会诊,评估心脏风险等,制定个体化抗凝方案、麻醉方案和手术方案,确保手术耐受性和安全性。
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由骨外二科主任梁涛主刀,在刘海恩、杨如杰、黄旭升及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的协助下,共同为老人进行了左侧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手术耗时60分钟顺利完成,最大程度规避了麻醉和手术风险。
从入院到完成手术,全程不到6小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老人在骨外二科医护人员悉心护理、康复指导下,疼痛明显减轻,术后第二天就能在拐杖的辅助下可独立行走,他和家人对治疗非常满意。
骨外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梁涛表示,此例手术的成功,是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多科室协作的又一典型案例,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固的防线。它不仅展现了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多科室协作救治中的卓越实力,更体现了全体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另外,科室每年接诊的髋关节置换术中,70-80岁的患者已是常态,近百岁老人也做过十多例,术后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及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最大限度恢复老年髋部病变患者的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往往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并非危言耸听。
髋部骨折之后,很多老年人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宁愿终日卧床休息也不愿意做手术。而不少家属也认为与其手术造成痛苦,不如卧床休养。然而,由于此处骨折愈合缺乏血管供给营养,往往很难愈合,而髋关节在人体直立运动过程中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此一来,患者只能长期卧床,很多人便因此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髋部骨折的患者年龄都比较大,身体自身条件也相对较差,多数患者会伴有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如果无法进行手术,患者需要卧床至少要3个月,由于疼痛和牵引治疗的特殊姿势,多数只能采取平躺,几乎无法翻身,更不用说站立。这就会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身心痛苦。
长期卧床还会导致肺部的分泌物(痰液)无法顺利排出,时间一长,非常容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引起全身难以控制的感染。除此之外,同样麻烦的还有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这些常见却严重的卧床并发症无一不是对老年人生命安全的极大威胁。所以,对于高龄患者,若无手术禁忌且能耐受手术,建议尽早手术治疗。(通讯员杨康宁)
责任编辑: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