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万万没想到,67岁“丁克”了一辈子的葛优,如今活成了人生赢家! >> 正文
万万没想到,67岁“丁克”了一辈子的葛优,如今活成了人生赢家!
最近网上有个话题引起了不少讨论:为什么很多经济条件优越的明星选择丁克生活?
提起这个话题,就绕不开咱们熟悉的演员葛优。
这位拿过戛纳影帝的老戏骨,用自己大半辈子的选择给大伙儿上了生动一课——人生幸福的答案,从来不止一种标准解法。
葛优今年67岁了,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四十多年,塑造过上百个角色。
从《编辑部的故事》里蔫儿坏的李冬宝,到《活着》里苦中作乐的福贵,每个角色都像是从老百姓生活中直接走出来的。
可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荧幕上的喜剧大师,年轻时候真当过养猪专业户。
1976年高中毕业那会儿,18岁的葛优被分配到北京昌平养猪场,每天天没亮就爬起来喂猪、清理猪圈,手上磨得全是老茧。
这段经历后来被他写进报考文工团的小品里,在考场上学猪叫的表演把考官都逗乐了,这才踏上演艺道路。
刚进文工团那十年,葛优演的都是些龙套角色。
台上演个路人甲,后台帮着搬道具是常有的事。
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工作,让他练就了观察生活的本事。
胡同口下棋的老大爷,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大妈,公交车上打瞌睡的上班族,都成了他揣摩角色的活教材。
1988年拍《顽主》时,他把北京胡同青年的那股混不吝劲儿演活了,电影院里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这才算真正在影视圈站稳脚跟。
要说葛优这辈子最重要的决定,还得数1987年和妻子贺聪结婚时定下的丁克约定。
当时贺聪是小学美术老师,葛优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
两人住在贺聪娘家10平方米的小屋里,冬天烧煤炉取暖,夏天靠电扇纳凉。
有老辈亲戚劝他们趁年轻要孩子,小两口却认准了要把日子过成两个人的风景。
这个决定在当时显得特别另类——那可是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讲究多子多福。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自有道理。
九十年代初葛优开始走红,接连出演《过年》《大撒把》等热门电影,1994年更凭《活着》拿下中国首个戛纳影帝。
那段时间他常年泡在剧组,有时连着三四个月回不了家。
贺聪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葛优拍完戏回家,桌上总摆着热乎的炸酱面。
有记者问他们没孩子会不会寂寞,葛优笑着说:"两口子过日子就像说相声,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刚刚好,多个人反而乱了节奏。
"这对丁克夫妻也有自己的亲情寄托。
2005年,葛优的至交好友傅彪因病去世,留下14岁的儿子傅子恩。<
/p>
看着昔日搭档的孩子,葛优二话不说承担起了长辈的责任。
从初中到大学,傅子恩的学费生活费他都包办,孩子想学导演,他就帮忙联系国外的艺术院校。
2016年傅子恩执导的电影《站住!
别跑》上映时,葛优偷偷买了二十张电影票请亲友观看。
>
这种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情分,在娱乐圈传为佳话。
如今步入晚年的葛优,生活节奏明显慢了下来。
每天清晨在胡同里遛弯,和街坊邻居打声招呼;上午在家练书法,临的是颜真卿的帖;下午到公园打太极,招式里还带着当年演戏的架势。
家里阳台上种满绿植,鱼缸里养着几尾锦鲤,都是他和老伴儿一起打理的。
偶尔接戏也挑自己喜欢的角色,去年在某部现实题材电影里客串个社区大爷,台词不多却让人过目不忘。
要说没遗憾那是假的。
前些年父母相继离世,作为独生子的葛优真切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滋味。
妹妹远嫁德国后,家里确实冷清不少。
但正如他在采访中说的:"人生就像吃饺子,有人爱韭菜馅有人爱三鲜馅,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吃得顺口的那盘。
"现在的他时常参加公益活动,给山区孩子捐书,为环保活动站台,日子过得充实又有温度。
看着葛优这些年的经历,很多年轻网友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选择。
<p>在房价高企、教育成本攀升的今天,丁克家庭确实成了不少人的选项。
但葛优的故事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选不选择生育,而是无论走哪条路,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就像他塑造的那些经典角色,或许不够完美,但都真实鲜活地存在着。
这位老演员用大半辈子证明了一个理:幸福从来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而是量体裁衣的手工制品。
从养猪青年到国际影帝,从胡同小夫妻到携手三十多年的老伴儿,葛优的人生剧本里没有按部就班的套路,只有忠于内心的选择。
当我们在讨论丁克话题时,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在人生这道开放式考题里,我们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