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封神2》将下映,乌尔善发文:批评和建议,都会记在心里 >> 正文
《封神2》将下映,乌尔善发文:批评和建议,都会记在心里
《封神2》下映了,乌尔善发了个微博,真的让我觉得挺有感触的。说实话,作为一个观众,看完电影之后我内心有些复杂的情绪,但看到乌尔善那条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回应,我有点突然觉得,这个导演真的是有些不一样。
从电影一上映起,它就没少被拿出来讨论。先是票房上有点拖后腿,接着口碑上也是“好坏参半”,大家说的有的狠,有的也不客气。其实我能理解,毕竟这是个庞大的IP,大家心里都有很多期待,尤其是像《封神》这种神话故事,涉及的元素那么多,难免会出现让人“喜欢不起来”的地方。可是乌尔善,真的是挺坦然的,跟大家说“批评和建议我都会记在心里”。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背后透露出来的东西我觉得挺值得深思的。
我看过好多导演,面对批评的态度有点“高冷”,甚至有点不耐烦。但乌尔善的这种回应真的是让人心里觉得暖暖的。毕竟,电影的好坏不能全归功于导演,很多时候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期待太高了,所以一旦有一点地方没达到预期,大家就特别容易觉得失望。而乌尔善并没有逃避这些声音,反而用自己的方式去正视,反思,甚至感谢。我觉得这种态度真的挺有勇气的。毕竟没人想面对那么多负面评价,尤其是自己花了那么多心血和时间去做的东西。
说到《封神2》,电影本身确实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视觉特效是一个大亮点,尤其是殷郊的“法相”设计,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但问题也在这里了,大家看着看着就开始讨论“这特效是不是有点过了?”“是不是感觉有点假?”我觉得也不怪大家挑剔,毕竟我们对这种大制作电影的期待本来就不低。可这些特效一旦没有支撑起更扎实的剧情,反而就会变得空洞无力。你再厉害的视觉效果也不能掩盖剧情上的漏洞,观众不是傻子,他们能感受到角色的内心是不是打动他们,能感觉到故事讲得是不是有层次。特别是姬发的角色,很多人觉得他有点“优柔寡断”太“恋爱脑”,你能理解他的挣扎,可是这份挣扎让观众看的时候有点累,似乎没办法真正代入进去。
而且,说句心里话,我觉得电影的节奏也有点拖沓。有些地方,剧情明明已经到了一个挺紧张的节点,结果又被一些不必要的情节拉得有些慢。你觉得这个画面漂亮,可是它真的对推动故事有帮助吗?有时候,电影里的这些小细节就让人感觉“算了,没必要”——这些地方的冗余,真的让人不禁想要快进。你看电影想要的是紧凑感,想要的是跟着人物的情感一起起伏,而不是在这些特效和长镜头中迷失。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不能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导演身上。毕竟电影本身就有它的独特性,特别是像《封神2》这样的项目,制作周期长,投入大,很多细节在时间和成本压力下难免会出现疏漏。尤其在现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大家的口味越来越挑剔,想让每个人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是电影能做得完美,那就是个奇迹了。
我个人觉得,《封神2》尽管有它的缺点,但它的努力和创意还是值得认可的。它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中国神话故事,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有可能被看见的文化符号。这本身就是一种尝试,一种突破。如果我们能够从电影的表现中看到这些文化价值和电影工业的潜力,那它的意义就不止于一场票房上的胜负。而且,乌尔善说了,《封神三部曲》已经剪完了,他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机会。你知道,这种对未来作品的期待,让我真的有些期待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展开。如果他能从《封神2》中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在第三部里做得更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一部更加完美的《封神》结局?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经历未必能一蹴而就。电影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创作,需要观众、导演和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今天大家对《封神2》的评价,也许是对乌尔善未来作品的一次磨砺,给了他更多的启示。而这些从观众那儿得到的真实反馈,或许会在《封神三部曲》中开花结果。谁知道呢?在时间的长河中,很多作品都是经历了批评和反思,最终才得以真正完美。
所以,《封神2》也许并不是完美无缺,但它依然值得肯定。至于第三部,谁又能知道它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反正我已经准备好,再次被它震撼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