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律师:郭德纲就是在“调词架讼”,威胁公众,增加社会戾气 >> 正文
律师:郭德纲就是在“调词架讼”,威胁公众,增加社会戾气
在这个人人都在谈维权的时代,一场源于郭德纲直播间的争议,却让"调词架讼"这个古老的法律词汇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当郭德纲在直播中表达对"调词架讼"的厌恶的却又暗示要对"黑粉"提起诉讼,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引发了法律界的关注。
著名律师刘云飞更是站出来指出,郭德纲的行为恰恰是他所声称厌恶的"调词架讼"的典型案例。
在这个喧嚣的互联网时代,一个看似普通的直播,却掀起了一场关于明星维权的激烈讨论。
2025年3月,郭德纲像往常一样开启了他的直播,谁也没想到这次直播会成为舆论的导火索。
画面中的郭德纲一如既往地幽默风趣,却在谈及"调词架讼"时话锋一转。
他先是义正言辞地表示最讨厌调词架讼的律师,这番言论本来无可厚非。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谈及自己的粉丝对"纲黑"的不满。
有趣的是,这位一直以"善解人意"著称的相声演员,此时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他说自己心宽,让粉丝们忍一忍,但德云社法务部的律师们已经跃跃欲试了。
"他们不想白拿工资,不愿意被说成吃干饭。"郭德纲用这样的说辞,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法律行动。
这番言论瞬间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争论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德云社的铁杆粉丝们立即拿着这番话当作尚方宝剑,在各大主播的直播间里耀武扬威。
"德云社要告你们了!"这样的威胁之词充斥着各个网络角落。
而另一边,一些主播则毫不示弱,"欢迎来告"、"不告是孙子"这样的硬刚之词也不绝于耳。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这番话之后,郭德纲还即兴表演了一段"数钱"的小品。
他夸张地做着数钱的动作,还不忘调侃道:"一千万、两千万、三千万。"这一系列的言论和行为,就像是往沸腾的油锅里浇了一瓢水,网络舆论场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说这是郭德纲在玩欲擒故纵的把戏,有人则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炫富。
一时间,这场直播成为了网友们争相讨论的焦点,各种解读和评论层出不穷。
这场风波远比一般的网络争议来得猛烈,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了明星维权的话题,还触及了公众表达权利的敏感神经。
就在这场舆论风暴愈演愈烈之际,一位名叫刘云飞的律师站了出来。
他用专业的法律视角,对郭德纲的这番言论进行了深入剖析。
刘律师的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让人不得不对这场风波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直指郭德纲所谓"迎合粉丝"的行为本质。
在刘律师看来,当一个人声称自己不想起诉,却又以满足粉丝诉求为由提起诉讼,这就是典型的调词架讼。
这就像是一个人说自己不想打架,但架不住兄弟们要替自己出头,最后还是动手了一样。
说白了,这就是把粉丝当挡箭牌,既想当好人,又想秋后算账。
刘律师对德云社法务部的角色也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一个公司的法务部,不应该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而主动挑起诉讼。
这就好比医生为了证明自己有用,就盼着大家生病一样,是不是有点离谱?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郭德纲把自己的法务团队塑造成了一群"饥渴"的诉讼狂人。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刘律师指出了这种行为对公众言论自由的威胁。
他说,郭德纲这种笼统地放话要起诉的做法,就像是举着大棒在警告所有人。
这不是在针对具体的违法行为,而是在给所有可能发表评论的人戴上"紧箍咒"。
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想用诉讼来让批评者闭嘴。
不过话说回来,这招还真管用,不少原本想表达观点的网友都开始缩手缩脚了。
最后一点,刘律师还特别提到了郭德纲在直播中炫富的问题。
他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公众人物这种高调炫富的行为,就像是在火药桶上跳舞。
毕竟现在连普通的炫富博主都在被平台封禁,作为德云社的掌门人,这种行为着实有点不合时宜。
说实话,在这个国家队都在抵制炫富的时代,郭德纲这波操作确实有点不太聪明。
刘律师的这番分析,可以说是切中要害,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他用法律人的专业视角,撕开了这场风波表面的热闹,揭示出其中潜藏的种种问题。
在理解了刘律师的分析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是正当的明星维权?
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两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一个是曹云金起诉造谣他诈捐的博主,另一个是大新起诉造谣他涉黑的博主。
这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针对的都是实打实的造谣行为。
他们没有泛泛而谈要告谁,也没有借粉丝之口放狠话。
而是实实在在地对造谣者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才是法律武器应有的使用方式,精准打击,有理有据。
反观郭德纲这次的做法,就显得有些模棱两可了。
他没有指出具体的违法行为,也没有明确的诉讼对象。
反而是打着"粉丝要求"和"法务部压力"的旗号,在直播间里放出大招。
这种行为就像是拿着高射炮去打蚊子,看似威力巨大,实则没有针对性。
更糟糕的是,这种威胁性的表态,反而会激化矛盾。
那些本来只是想提出正常批评的网友,现在反而会因为害怕被告而噤声。
还有一些人则因为被威胁而愤怒,干脆加大了批评的力度。
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本来是想息事宁人,结果却火上浇油。
其实,在网络时代,明星维权确实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一方面,他们要面对海量的评论和批评,有些确实过分了。
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要学会区分什么是正常的评论,什么是恶意的造谣。
如果动不动就搬出法律这个大棒,那么公众的正常言论权利该何去何从?
维权和威胁之间的界限,就像是走钢丝一样,需要把握好平衡。
过度使用法律武器,不仅会伤害公众的言论自由,也会损害自己的公众形象。
当"调词架讼"与明星维权在网络时代碰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舆论风波。
这其中折射出的是公众人物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深层思考。
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也要尊重公众的言论自由,这种平衡需要智慧,更需要胸襟。
法律不应该成为威慑的工具,而应该是正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