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中国产量第一大省:产量超8000万吨,领先乌克兰,碾压法德两国 >> 正文
中国产量第一大省:产量超8000万吨,领先乌克兰,碾压法德两国
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头号主力军,我国最北方的黑龙江即便粮食种植一年只有一熟,依然连续15年成为全国产量第一大省,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定海神针”。
在过去的2024年,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这片黑土地。黑龙江的国土面积47万平方公里,还没有乌克兰大,其粮食总产量单独拿出来对比,在全球也能杀入前十之列。它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条件优越的黑土地资源
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的五成以上,土壤肥沃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广袤的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大型农业机械能够高效作业,规模化种植优势尽显。
气候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降水集中,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发育,尤其是在农作物关键生长时期,光热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为粮食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最新的统计,黑龙江现拥有2.58亿亩耕地,其中典型黑土区占东北黑土总面积的56%,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3%-6%,是全球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有句俗话说的好,黑龙江的泥土都能攥出油。在黑龙江种植玉米,每公顷仅需施氮肥150公斤,而一般土壤则需要施氮肥220公斤。对于用植物蛋白量来衡量品质的大豆,一般土壤每生产10公斤植物蛋白需施1公斤氮,而黑土区只需施0.1公斤就够了。
在2020年之前,黑龙江的部分土壤有机质下降到“临界点”,呈现“亚健康”状态。为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黑龙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广秸秆还田、深松整地、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使黑土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1个百分点。
规模化经营效率更高
规模化种植是现代大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黑龙江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1.55亿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覆盖1.65亿亩次,四大作物生态标准高产配套技术实施面积稳定在2亿亩次左右,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规模化种植使得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高出全国平均30个百分点,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科技贡献率达到7成。
如今,黑龙江已累计建成近1.2亿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国总量的七分之一,通过侵蚀沟治理、土壤改良和防护林网一体化工程,提升耕地质量。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黑龙江构建起全链条防灾体系,设立1万个病虫疫情监测点,实现130余种灾害的实时预警,2024年成功抵御台风、春涝等灾害,挽回粮食损失超50万吨。
过去70年,黑龙江的粮食产量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先后登上300亿斤、1000亿斤、1600亿斤的台阶,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万多亿斤。
2004年,黑龙江8000多万吨的粮食产量是韩国与日本粮食总产量的5倍以上,相当于世界耕地面积第二大国印度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比欧洲农业大国法国的粮食产量高出1500万吨,是德国粮食总产量的两倍,由此可见黑龙江的粮食产能实力之强!/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