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她凭借《青春之歌》大火,却与儿子产生隔阂,晚年母子俩终于释然 >> 正文
她凭借《青春之歌》大火,却与儿子产生隔阂,晚年母子俩终于释然
【前言:】1959年快到国庆节那会儿,北京电影制片厂为了欢庆这个大喜日子,特意在北京公开给大家看了一部特别带劲儿的电影,名叫《年轻的心》。电影里头的主角,叫林道静,本来是个被老封建家庭逼得没办法的青年学生。她一狠心,决定不走寻常路,跑去参加革命,跟那些日本鬼子干到底。
这部电影一放出来,就火得一塌糊涂,整个北京的电影院都挤得满满当当的,好多影院干脆24小时连轴转,白天黑夜不停歇地放。然后呢,演那个女主角林道静的谢芳,也因为这部电影,一下子红遍了全中国,从南到北无人不知。
其实吧,一开始的时候,谢芳并不是导演心里头那个演女主角的第一选择。
【《青春之歌》的选角之路】《青春之歌》是位女作家杨沫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品,这本书在1958年跟大家见面,刚出来那会儿,读者们都特别喜欢,评价可高了。
这本小说特别火,一下子击中了好多年轻人的心,也让挺多有眼光的电影人觉得,这书特别适合拍成电影。所以,为了拿到拍这部电影的权利,当时的电影制片厂都抢着要呢。
经过一番商量,最后北影厂因为杨沫是他们厂的编剧,加上小说里的故事是在北京发生的这些有利条件,成功争取到了拍摄的权利。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杨沫自己来改编,然后由崔嵬和陈怀皑两位导演来负责拍摄。
崔嵬老家在山东诸城,他1912年来到这个世界。打小他就对文学和艺术特别感兴趣,还在上学那会儿,他就积极投身到抗日宣传的演剧活动里,还参与了学生运动。他参与创作的那个广场剧,叫《把鞭子放下》,在老百姓中间可受欢迎了。
在拍《青春之歌》这部电影前,崔嵬其实没导过电影,但他已经当过好几部电影的主演了。主要是因为他以前经历过学生运动那时候的事儿,所以找他来拍这部电影简直太合适了。
崔嵬心里明白,要拍好《青春之歌》这部电影可真不简单。这本书太有名了,特别是里面的女一号,那可是关键角色。要是演员没挑对,肯定会被大家喷得体无完肤。再说,这部电影不光是普通观众盯着呢,就连中央的领导也都盼着看成片呢。
崔嵬觉得,要想让老百姓高兴,就得按老百姓的想法来办事。他琢磨着跟《北京晚报》合作,让大伙儿一起来选电视剧里女主角的演员。
选角消息一登报,立马就在全国炸了锅。老百姓们热情高涨,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着推荐他们心目中的林道静人选。同时,好多演员也都摩拳擦掌,想要争取到这个角色。
崔敏,崔嵬家的姑娘,聊起以前的事儿时说:“那时候我还在念小学呢,北影的传达室啊,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观众寄来的信,全都是给推荐女演员的。”为了找出大家心里认定的林道静形象,北京文艺圈特地办了个化妆派对。女演员们都打扮成了林道静那样,穿着蓝旗袍,戴着白色发带。说实话,那些女演员一个比一个像,可崔嵬愣是一个也没瞧上。
大家投票后,导演崔嵬在众多女演员里面,挑中了白杨和张瑞芳两位。
白杨那时候已经算是演艺界的老将了,她演的角色都让观众记得清清楚楚。还有另一位女演员张瑞芳,长得漂亮,气质也好,观众们对她都是赞不绝口。要是说起这两位女演员的演技和修养,让她们来演林道静这个角色,那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崔嵬心里老觉得那俩女演员岁数有点大了,一个三十八,一个都四十岁了。虽说化妆能帮忙修饰一下,但她们眼神里的那种岁月痕迹是没法遮住的。这跟《青春之歌》要讲的故事氛围太不一样了,所以崔嵬只能再去找找别的人了。
后来,大家越来越想让女演员袁枚和秦文来演,觉得她们的气质和年纪都挺合适。不过,崔嵬还是觉得她们的眼神里少了点东西,就是那种对革命单纯的、坚定的、热烈的情感。
选演员的事儿一直拖到了1958年底,离电影要给全国观众看就只剩下九个月了。其他角色都准备好了,可演林道静的那个人选还一直没定下来。正当崔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一个特别棒的人选出现了,她就是23岁的谢方。
谢方原来的名字是谢怀复,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东北三省正被日本鬼子占着呢。所以,她爸妈就给她起了这个名字,意思是怀念失去的国土,希望有一天能收复它。但问题是,谢怀复听起来太像个男孩子的名字了,因为这个,她好几次都被搞错了,分到了男生宿舍,还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她觉得这事儿太尴尬了,就琢磨着得改个名字。改名字那天,她通过抓阄的方式选了个“方”字,于是,她就开始叫谢方了。不过,后来《青春之歌》的演员名单上,不知怎么的,把她的名字给写成了“谢芳”。她一看,哎,这个名字也不错,挺顺口的,干脆就直接把名字改成了“谢芳”。
咱们聊聊谢芳,她在拍《青春之歌》这部电影前,其实已经尝试过几部戏了,但都没啥大水花。后来她能被崔嵬注意到,原因是他们早前碰见过几次,有过一些交集。
1953年那会儿,崔嵬是中南文化局的局长,而谢芳呢,才十八岁的小姑娘,就已经在中南文化局工作了。她那双大眼睛特别有神,给崔嵬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当剧组找遍了所有女演员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时,崔嵬导演决定给谢芳一个机会,让她来试试镜。就这么着,没过几天,谢芳就收到了剧组寄来的试镜邀请。她心里那个激动啊,二话不说就收拾东西,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可谢芳压根儿没想到,就因为摄影师随口那么一说,她差点儿就失去了演林道静这个机会。
【因戏走红,却忽略了家庭】《青春之歌》这本书,谢芳也是看过的。她对里头那个女主角的胆量和脑子,真的是打心底里佩服。说实话,谢芳心里头也挺想演这个角色的,不过呢,她也在琢磨,自己到底能不能演好?心里头多少有点儿没底。
当谢芳急急忙忙赶到拍摄现场的时候,崔嵬心里头还挺吃惊的。这么多年没见了,谢芳跟以前真的大变样了。她现在看起来瘦瘦小小的,脸色也挺差,完全没有林道静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旁边站着的摄影师偷偷地跟崔嵬嘀咕:“这好像有点不太行啊,嘴巴还有点斜。”
崔嵬摆了摆手,心里琢磨着,人都到这儿了,怎么着也得尝试一下。毕竟嘛,演员本人跟剧里头那角色,多少还是有点儿差别的,不真正装扮起来,哪知道到底合不合适呢。
可是,谢芳从化妆间一露面,真的把大家都给惊到了。刚才还显得挺疲惫的谢芳,这会儿就像是完全变了个人,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脸上那些岁月的痕迹全没了,红扑扑的,特别有精神,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林道静嘛!本来一脸愁容的崔嵬,瞅见谢芳这身打扮,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让整个剧组都乐开了花的是,谢芳不光长相和林道静特别搭,演起戏来还特别有灵性,随便一试镜,大家伙儿都觉得,她演林道静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忙了整整半年,《青春之歌》赶在说好的时间前拍好了。快到国庆节那会儿,陈毅等国家的大领导们看了这部片子,都夸它拍得好。陈毅看完特别兴奋,直接就说:“这才叫国际水准嘛!”
后来,周总理还特地请来了写小说的杨沫和拍电影的那些主要人员,到家里面一起看了电影。这部片子放了快三个小时,看完以后,周总理和邓颖超都连连称赞,说拍得好。
那时候,为了欢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不光有《青春之歌》这部电影上映,还有好多别的片子。可谁也没想到,《青春之歌》火得一塌糊涂,把剧组的人都惊着了。北京城里的电影院,只要放这部电影的,场场都坐得满满当当,有的电影院干脆就不停歇,连着24小时循环播放。
后来,这部电影不光在北京火了,还传到了好多别的地方。不管它走到哪里,都特别受大家欢迎,这在新中国电影的历史上,真的是挺少见的。
《青春之歌》这本书,不光在国内火得一塌糊涂,到了日本也是炸开了锅。好多日本年轻人,都把林道静当成了自己规划人生道路和职业方向的标杆。
1961年春天的时候,谢芳代表咱们中国去了一趟日本。在一次大家坐下来聊天的会上,有个日本女士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说她的经历有点像林道静和余永泽,一开始两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但后来还是分开了。
在日本的街头巷尾,高楼上挂着一幅林道静的大幅画像。谢芳漫步在街道上,不少女士看到她后,纷纷围上来请求签名,她们兴奋地呼唤着:“那就是林道静,太像了!”这部电影,即便是放到现在,也是一部相当出色的佳作。
在演《青春之歌》这部电影前,谢芳其实已经挑大梁演过好几部大歌剧了,像《小二黑结婚》、《刘三姐》还有《货郎与小姐》这些,可惜当时都没怎么火起来。不过,自从演了《青春之歌》以后,她的演艺路那是越走越宽,工作也忙得不可开交,真是上了个新台阶。
她工作实在太忙了,结果就没怎么顾得上家里,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跟她之间就有了距离感。
谢芳是在一个基督教家庭长大的,她老爹是神学院里教书的先生,老妈则是教会里弹琴的。但奇怪的是,谢芳自己并不信教,她是个实实在在的唯物主义者,对啥宗教都不感冒。尽管如此,家里的这种环境还是悄悄给她带来了点儿影响,让她对文化和艺术的东西特别着迷。
1951年的时候,15岁的谢芳成功加入了中南文工团,这标志着她艺术之路的启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碰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张目。
排练《小二黑结婚》那会儿,她负责演小芹这个角色,而张目呢,他演的是小二姐。两人在工作上配合得那叫一个顺畅,从最开始的不认识,到后来慢慢熟悉,最后还产生了感情。
谢芳想起来以前的事情,说张目当年追她的时候特别勇敢。他在写情书开头就直接写了“谢怀复,我喜欢你”。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表白方式真的很直接也很大胆。不过,就是这句话,让谢芳心动了,所以他们俩最后决定走到一起,结了婚。
1957年那会儿,谢芳和张目两人喜结连理,成了家。刚结婚那阵子,他们俩的工作都还在打拼中,不太稳定,所以就先没急着要孩子。后来啊,等到电影《青春之歌》火了,谢芳的工作也跟着稳定了下来,两人这才迎来了他们的小宝贝。到了1961年,他们的儿子张京来到了这个世界。
谢芳和张目有了儿子以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歌剧舞剧院都主动找上了他们,两人的事业眼看要火得一塌糊涂。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他们俩商量好不再多生孩子,所以结婚这么些年,家里就张京这一个宝贝疙瘩。
到了北京办好手续,谢芳一家就安顿在筒子楼里头。那地方条件挺差的,没法做饭,也没有厕所,挺折腾人的。一到冬天,本来就挤的小屋里还得加个炉子,能站人的地方就更少了。不过好在两口子心往一处使,工作也都越来越顺,生活还算美满。
1963年夏天7月份的时候,谢芳演的电影《早春二月》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放了,大家都夸这部电影演得好;到了1965年,谢芳又接着演了另一部电影《舞台姐妹》,反响也是特别的好,这样一来,她的名气就更大了。
可是新问题接着就来了,孩子一天天在长大,可自己还得忙着工作,孩子就没人带了。谢芳和老公琢磨了好久,最后决定先把孩子送到外婆家,让他们帮忙带一带,等以后有机会再把孩子接回来。可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个决定,她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得疏远了。
【家庭事业双丰收】谢芳和张目因为忙着拍电影,总是聚少离多,陪儿子的时间也就少了。那会儿,儿子张京对妈妈挺生疏的,有一回还错把谢芳当成了外人,
管她叫“阿姨”。谢芳听到后心里特别难受,可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京慢慢长大了,也开始懂点事儿了,自然不会再管妈妈叫“阿姨”。不过,他和妈妈之间还是没那么亲近。为了让母子俩的关系更融洽,谢芳使出了浑身解数,想尽办法跟儿子多交流。
张京天生就对艺术特别有感觉,这方面的才能完全是从爸妈那儿继承来的。他自己还主动报名学了钢琴,不过呢,爸妈都太忙了,没空给他当指路人。
有一次,张京跟谢芳讲:“我挺想学表演的,你能不能帮我找个老师来教教我?”谢芳一听孩子有这个想法,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立马就答应了下来,答应得那叫一个痛快。不过呢,她后来因为实在是太忙了,就把这事儿给忘到脑后去了。结果,张京想学表演这事儿,就这么跟文艺之路擦肩而过了。
张京心里一直记着这事儿呢,他从小就对妈妈不怎么管他有点不满,这次又因为工作太忙忘了答应他的事情。所以,等谢芳再次踏进家门的时候,张京直接就跟她摊牌了:“你根本没资格当我妈。”谢芳心里挺不是滋味,但这事儿确实是她自己大意了,所以她现在满心愧疚,琢磨着怎么来补救自己的错误。
张京长大后找了份工作,最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干起了幕后的活儿。这工作虽然和艺术有点关系,但他并没有像爸妈那样,成为在荧幕上露脸的人。
张京和他妈之间,哪有永远的疙瘩呢。可能刚开始那会儿,张京心里头对妈还有点不满,但等他自己也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这才明白过来,当年妈妈过得有多不容易。
张京有了老婆孩子后,日子就开始有负担了,他老婆赚得不多,家里头过得挺拮据的。这时候,谢芳虽然没那么忙了,但她的事业还在继续。她和老公平时开销不大,所以就把攒下的钱拿去帮衬儿子一家了。
张京心里头特别感谢老妈的帮忙,而且后来发生了一档子事儿,让他对老妈的看法彻底变了。
张小龙,张京的娃,长大以后也对艺术特别着迷,跟几个朋友一起搞了个乐队。可张京作为老爸,对儿子的这个念头并不买账,态度坚决地反对。这时候,谢芳站了出来,说:“孩子要是真心喜欢音乐,就让他去追求嘛。你要是没空管,我来帮他。”
这时候,张京脑子里闪过多年前那个当演员的念头。那时候,虽然他妈妈一时疏忽没给他找老师,但心里头一直是挺支持他的。妈妈那会儿工作太忙才给忘了,就像现在他自己也是忙得晕头转向似的。
这么一想,张京突然间就懂了做爹妈的感受。记得以前,老妈因为忘了请老师,心里内疚了好久。现在要是自己耽误了儿子的梦想,儿子以后肯定也会怪他的。
只有当自己成了爸妈,张京才真正体会到爸妈的不容易,从那以后,他慢慢放下了对老妈的那些心结。
说起来谢芳这辈子,最让人眼红的就是她那美满的婚姻了。
谢芳大红大紫那会儿,她老公张目的事业却没啥大起色,这样一来,家里就显得有点“女主外男主内”的感觉。有人就好奇地问张目:“谢芳现在这么火,你俩的婚姻能稳住不?”张目很干脆地说,他们的婚姻稳得很,他特别信任谢芳这个人。
谢芳真的没让张目失望,在她特别出名的那会儿,老公在生活上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心里特别感激。外面虽然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但谢芳心里只有老公,上班时她总是特别注意,尽量不和别的男的走得太近。
婚姻这事,得靠两个人一起好好经营。大家可能都觉得,要是女方比较强,男方稍微弱点,那这婚姻就容易出问题。但在张目这儿,情况可不一样,他的“弱点”反而成了家里的定海神针。谢芳每次要拍戏,张目总是在背后默默帮忙,一起研究剧本,分析角色性格。到了演出的时候,他还会帮老婆挑衣服呢。
张京他妈不在身边时,张目一个人又照顾孩子又当家长;要是张京对他妈有啥不理解,张目就耐心给儿子解释。要说没有张目在背后一直帮忙撑着,谢芳可能工作家庭两边都顾不过来。
谢芳和张目已经心心相印六十多年了,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恩爱有加,从没听说过有啥花边新闻。两个人互相了解,互相爱护,一起努力经营着他们温馨的小家,过得幸福美满。
张目和谢芳退休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悠闲自在。他们俩经常一块儿去钓鱼,享受宁静的时光。谢芳说,她爱上钓鱼,其实都是因为老张。想当年,她事业正红火时,老张为了她,毅然放下了自己的工作。现在到了晚年,她也想陪着老张,做他爱干的这些事儿。
夫妻俩除了喜欢钓鱼,还经常一块儿去参加慈善艺术团的活动,并且还报名合唱比赛。谢芳觉得,对于老年人来说,唱歌真的对身体特别好。
2022年的时候,谢芳和张目去参加了朋友组织的一个聚会。在那个聚会上,他俩一块儿唱了那首《红尘恋歌》。当他们俩对视的那一刹那,那眼里的感情啊,真是浓得化不开,看得周围的人都觉得特别甜蜜,羡慕得不行。
谢芳和张目老两口,到了晚年简直是彼此的影子,整天都呆在一块。忙忙碌碌了大半辈子,现在好不容易能歇歇脚,好好享受享受生活。可谁能想到,2022年12月,张目老爷子就走了。在这儿呢,就想跟谢芳老奶奶说声,希望您能快点从难过里走出来,继续保持那份乐观,长命百岁!
看完了别忘了点个赞哦,我是那个爱讲新奇历史故事的奇葩历史观。有空的话,不妨点点关注,去瞅瞅以前那些有意思的文章,喜欢的话就评论一下,分享给朋友们吧,真心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