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完成逆袭,燃油车终将成为少数派 >> 正文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完成逆袭,燃油车终将成为少数派

发布时间:2024-04-22 05:21:01 来源:王小喵汽车工作室

据乘联会的数据:

乘用车:4月1-14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1%,较上月同期下降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34.8万辆,同比增长10%;4月1-14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53.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下降9%,今年以来累计批发612.8万辆,同比增长11%。

新能源:4月1-14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2%,较上月同期增长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03.2万辆,同比增长34%;4月1-14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26.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3%,较上月同期增长8%,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21.9万辆,同比增长32%。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再看看几组数据:2017年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只有77.7万辆,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达到了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2022年达到了28.2%,提前三年超过了“十四五”预定的20%的目标,根据乘联会今年4月份的数据,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可以和传统燃油车平分天下了,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取代之势已经形成,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超过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会提前实现。

在如今的汽车市场大环境下,新能源取代燃油已成定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入新能源的怀抱,即使坚持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在选择新车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走进新能源品牌的展厅,做一下对比。说明,新能源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消费者的购车心态,这也正说明了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的优势所在。

首先新能源汽车靠技术代差对燃油车形成“技术压制”。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在价格关口突破以后,燃油车难有还手之力。从最近的传统燃油车品牌集体下调售价就可见一斑,曾经高不可攀的豪华燃油车不得不展开价格战,以期留住消费者,但在新能源这股大潮下,依然出现了关店潮,合资燃油品牌的大量经销商和门店的关闭,引发了大量的消费者纠纷和维权,甚至频频出现交了钱拿不到车、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的情况,曾经风头不错的韩系、法系车不仅已沦为小众,甚至部分合资燃油车品牌已退出中国市场。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也会纷纷投向新能源的怀抱。

其次,消费群体心理认知度也在不断攀升,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经积累到足够的深度,按心理学上的韦伯-费希纳定律,这将改变大众消费群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车的逆转以及逐渐取代。80,90后逐渐成为了购车的主力,他们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与程度也相对较快,因此,新能源汽车所拥有的优势,也在快速的被这个庞大的群体接受。

再次,新能源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贴心的用户体验,不管是智能驾驶,舒适性配置,还是用车成本,都是传统燃油车无法比拟的。从类别上,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续航更远且油耗更低的混动车或者成本更低的纯电车。从驾驶反馈上,依靠电信号的新能源车响应速度更快,驾驶感受更为丝滑,乘坐体验更为舒适。新能源产业链在中国已经完全成熟,未来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下降,新能源车企也就会有更多的空间让利给消费者,做到质优价廉,消费者享受到实惠,新能源企业赚到利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我国的汽车市场也就必将会领跑全球,让世界刮目相看。

最后,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这一成就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消费者出行的新选择,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理念的认同与接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相关产业链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以及充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营。这不仅为就业市场创造了更多机会,也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今年上半年销量达到598.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4%,市场份额达到了53.1%。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超过国外品牌的乘用车销量,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外汽车品牌长期占据着中国市场的乘用车主体地位的格局。

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新能源汽车也是这变局中的重要力量,它不但肩负着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使命,也肩负着大国崛起的重要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这场变革中实实在在的受益人。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