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邮说医学史172:世界疟疾日 >> 正文

邮说医学史172:世界疟疾日

发布时间:2024-04-18 08:15:56 来源: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邮说医学史172:

世界疟疾日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的4月25日是世界疟疾日(WorldMalariaDay),这个日子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的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的疟疾防治活动。

作为有记载的最古老的世界性流行病之一,疟疾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它也是导致古希腊罗马帝国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最早关于疟疾的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病例,他在美索不达米亚征讨时染上了疟疾,冷得发抖,从此一病不起。

希腊(1955):亚历山大大帝,他是史料记载最早患疟疾的人

疟疾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肆虐了几千年,其发病与流行原因过去一直不清楚。随着实验医学的兴起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今天已经查明,疟疾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寄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

感染了疟原虫的雌性按蚊通过叮咬人体,向人体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从而使人感染,这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另有血液传播(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和母婴传播(带虫或者患有疟疾的孕妇通过胎盘将疟原虫输入胎儿)等感染途径。

所罗门群岛(2014):蚊子通过叮咬人体传播疟疾,作为背景的红细胞中有一个膨大的红细胞里寄生着疟原虫

人体感染疟疾后,进入血液的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中发育繁殖,疟原虫的虫卵成熟后,再侵入红细胞中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大量疟原虫从破裂的红细胞中释放出来,其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寒战、高热及大汗等特征性表现,导致疟疾发病。

由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有一定的周期,待发育成熟后便再次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引起又一次发作,如此周而复始。正因为这个原因,疟疾有间日疟、三日虐、恶行虐等类型。

英国(2010):显微镜下正常的红细胞(粉红色细胞)和白细胞(两个大的有核细胞),以及寄生了疟原虫的红细胞(两个红色的细胞)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神灵医学时代,人们一直认为患上疟疾是神的意志。欧洲的文艺复兴拉开了生物医学的帷幕,人们开始怀疑疟疾与蚊子有关,但一直找不到确切的证据。

苏格兰医生帕特里克·曼森(PatrickManson)坚信蚊子是传播疟原虫的元凶,他鼓励学生罗纳德·罗斯(RonaldRoss)去现场证实。通过在印度的多年坚持,罗斯终于在按蚊的胃肠道中发现了疟原虫,明确了疟疾的传播途径,他也因此荣获了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几内亚比绍(2009):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罗斯

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抗疟药物产生了强烈的抗药性,全世界2亿多疟疾患者一下子变得无药可治,死亡率急剧上升,情况十分严重。面对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惨状,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团队担起了寻找新的有效抗疟药物的重任。

屠呦呦团队历尽艰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从植物“黄花蒿”中提炼出了青蒿素,成为新的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极大地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被国际社会誉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青蒿素问世以来,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尼日尔(2015):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得诺奖的屠呦呦

虽然现代医学对疟疾防治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疟疾至今依然没有得到全面控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当前全球大约40%的人口仍然遭受疟疾的威胁,每年有超过3.5亿的人感染疟疾,并造成100多万人死亡。

当前疟疾的发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受疟疾危害影响最严重的是非洲,其次是亚洲,欧洲部分地区也受到影响。疟疾导致贫困,使家庭难以维持生计,仅在热带非洲地区,疟疾每天都造成近3000人死亡,幼童和孕妇染病的风险最大。

摩纳哥(1962):传播多种传染病(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的蚊子

1962年,WHO召开国际抗疟大会,号召各国行动起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消灭疟疾运动。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的第六十届会议上,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世界疟疾日。2008年4月25日为首个世界疟疾日,主题是“疟疾——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

设立世界疟疾日,给了全世界一个机会:受影响地区的国家可以互相学习经验并支持对方的工作;新的捐助者可参加抗击疟疾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可向专家和大众显示自己的学术进展;国际伙伴、公司和基金会可展示自己的工作并考虑如何加强行之有效的措施。

南斯拉夫(1962):传播疟疾的按蚊

WHO设定世界疟疾日后,每年4月25日全球各地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公众健康教育、媒体宣传活动、抗疟经验分享、科研成果展示等,以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并推动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大疟疾防治的投入。所有这些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全球抗疟工作,对减轻这一疾病的全球负担产生了重大影响。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虽然人类目前已经积累了不少抗疟经验,但一些新的棘手问题也不断出现,如疟原虫对抗疟药物的耐药性,蚊子对杀虫剂的耐药性,基因突变的恶性疟原虫影响快速诊断检测的有效性……这些问题使得疟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未来迫切需要做更多的研发来拯救生命,让“无疟疾世界”的美好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以色列(1962):消灭疟蚊、阻断疟疾的传播

作者: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张玉婷

审核:夏媛媛

微信号|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