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医生23年无偿献血超1.6万毫升 如今又登记捐献遗体传递大爱

2025-07-27 19:19:27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获益,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43岁的李先锋是合肥一家医院的麻醉科医生,2002年至今他已无偿献血48次,累计献血量超过1.6万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总血量的3至4倍。今年他再次做出大爱之举: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百年之后将捐献遗体,造福社会。

李先锋

“第一次献血就想帮人”——医学生的热血初心

7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大皖新闻记者见到了李先锋,他亲切随和,脸上时常挂着腼腆的笑容。还没开始交谈,他便从随行的帆布包中掏出了厚厚的一打献血证,最早的一张时间显示为2002年10月27日。当时,李先锋正在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上大一。

据他回忆,那时他去献血的首要目的是想帮助别人,同时也想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否达到献血的条件。“当我知道自己的身体符合献血的标准时,我就做好了长期献血的准备。”

李先锋介绍,他是安徽舒城人,1982年出生,毕业后在老家的医院工作,后来又来到合肥,如今是一名麻醉科医生。穿上白大褂后,他对于献血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见到了太多的生死离别,长期献血的信念愈发坚定。他觉得能够用一腔热血为别人带去生命的希望,这是一件既光荣又深有意义的好事、善事。

李先锋的无偿献血证

“少抽0.3个单位,我都不甘心”——48次献血背后的执着

李先锋告诉记者,刚开始献血时,他还不清楚献全血和捐献血小板的区别,后来得知血小板隔14天就可以捐献一次后,他激动不已,“那样的话我就能献得更多,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他增加了捐献频次。

他还向记者说起了一件捐献血小板时让他“耿耿于怀”的事,一次他捐献血小板,因为机器的原因,原本可以提取一个单位的血小板,最后实际上只提取了0.7个单位的血小板,这让他感到遗憾。“本来提取的量可以供一个成人使用,现在却只够用给一个小朋友,当然,能用给小朋友也很好。”说到这,李先锋又笑了起来。

李先锋说,之所以如此执着,既有出于身为医生的较真,也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因为在职业生涯中,他太了解患者对健康、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家属们的期盼,有时候可能多献一点血就能多为他们带来一丝希望。

李先锋还介绍,他早期有些献血记录未同步在网上显示,如今仅在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登记的信息里,他已累计献血48次,献血总量超过1.6万毫升。

李先锋在献血

“献血只是开始”——献血证之外的公益人生

除了长期献血,李先锋还热心公益。他对记者说,他母亲是一名“赤脚医生”,他走上医学道路,坚持献血以及热心公益都有她母亲的影响,他的名字“先锋”就是家人对他的期许。

李先锋介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加入了一些专业的救援队、爱心社,除了献血,还积极参与爱心宣讲、慰问老人等活动。他说,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而做志愿服务,也能让他感受到传递爱心的快乐与满足。

今年,李先锋还做出了另一个大爱之举: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百年之后将捐献遗体,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在他看来,一方面能用于医学研究,另一方面能为他人带去光明与希望,绽放“生命之光”,让生命更有意义。

“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会充盈起来。多做些好事,内心也会比较踏实。”李先锋表示,未来除了在岗位上践行仁心仁术,他还将继续从事公益事业,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帮助他人,也快乐自己。

大皖新闻记者韩喻实习生何昱满

编辑崔恒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