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交流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2025-07-26 18:20:00当代先锋网

7月26日上午,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在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

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今年是交流周18周年。18年来,交流周从最初的教育理念碰撞,逐步发展为覆盖教育、青年、人文等多领域合作的综合性平台,形成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为推动双方教育合作、促进民心互通、服务双边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教育高层对话推动机制化合作达到新高度。依托交流周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发布了《共建友好家园—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发展愿景与行动(2022—2030)》。今年5月,在湖北武汉举行了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对话会。

科研创新支撑高素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厦门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合作建设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中国与新加坡实施高校合作计划,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领域新建联合研究中心,与印尼持续开展全球融合式课堂。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高校医学联盟等合作平台不断发展。天津大学成立“海洋技术”东盟本科专班,北京大学在缅甸建立亚洲首个全球卫生海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高水平科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范式不断创新。

职业技能教育支持产业发展结出新硕果。“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不断发展壮大,实施“中国—东盟职教合作领航计划”,培训东盟十国700余名教师。支持在泰国设立的全球第一所“鲁班工坊”、在柬埔寨设立的中国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职业教育海外“双学历”办学新模式不断取得务实成果。中方职业院校在东盟国家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培养大批铁路技能人才。

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迈出新步伐。过去一年,中国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自2024年起在东盟国家设立分赛区,青少年交往日益活跃。目前东盟设立了87所孔子学院和课堂,8个东盟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文教育在东盟国家受到广泛欢迎,语言合作架起中国—东盟友谊之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教育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中国—东盟将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的战略对接与务实合作,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行动,共同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覃淋高琴冷赛楠

王颖杨阳萌周旺泽

图/李森林民张丽

编辑王小婷

二审杨韬

三审陈诗宗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