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7月20日晚7时左右,在第三届安徽肥东撮街大暑民俗节现场,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条长约14米的金色长龙正在灵活舞动,65岁的薛文国高举龙头,63岁的钟先银则居于队伍中间灵活舞动龙身,精彩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7月24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采访到了薛文国和钟先银。
7月24日上午,薛文国、钟先银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
练习舞龙舞狮技艺近五十年
撮镇,因孔子叹曰“地多一撮,书重百城”而得名,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舞龙、舞狮表演更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民俗特色,深受群众喜爱。薛文国、钟先银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自小便一同在当地长薛村长大。他们与舞龙、舞狮的缘分深厚绵长,爷爷那一辈便走街串巷,进行舞龙、舞狮表演,新中国成立后还曾在合肥逍遥津进行演出。作为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薛文国、钟先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便开始追随父辈练习舞龙、舞狮技艺,一直坚持至今。
薛文国、钟先银正在进行打鼓、戏球表演
夏季天气炎热,通常不进行舞狮表演。由于怕狮头等道具受潮,这些表演道具被妥善存放在瑶河家园小区11楼空房内,前几日,由于参加第三届安徽肥东撮街大暑民俗节,舞龙工具则存放在撮街。
7月24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前往撮镇瑶岗社区瑶河家园小区一探究竟,见到了舞狮、打鼓的表演道具,薛文国、钟先银向大皖新闻记者展示了舞狮、打鼓、戏球等技艺。
16岁时,钟先银便开始学习舞龙舞狮表演,薛文国从18岁时开始学习,至今已有近五十年时间。如今,薛文国以打鼓技艺见长,在撮镇一带名气很大,很难被超越。
薛文国、钟先银正在进行舞狮表演
瑶岗舞狮队深受欢迎
虽然天气炎热,但薛文国和钟先银的劲头很大,为大皖新闻记者呈现了两段精彩的表演。威风凛凛的狮头在薛文国、钟先银二人的操纵下,时而转动,时而翻滚,时而嬉戏,动作神态惟妙惟肖。随即,薛文国还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看家绝活——打鼓。他双手持鼓槌,有节奏地敲击大红鼓,而钟先银则手持戏球在旁配合,一举一动尽显章法。待到表演结束后,他们早已热得满头是汗。
每年的国庆节至次年农历二月二,是瑶岗舞狮队的集中表演时段,每逢因节日庆典、乔迁、娶媳嫁女、新店开张等活动受到邀请时,薛文国、钟先银便和同伴们外出表演。瑶岗舞狮队的脚步几乎走遍了撮镇的大街小巷,每一个村庄,最热闹时,现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他们挨家挨户地表演,有时直至半夜才能结束。
薛文国、钟先银展示“瑶岗舞狮队”队旗
瑶岗舞狮队目前有约30名队员,队员的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队伍的年轻力量薄弱。谈及目前舞龙、舞狮技艺传承中所面临的困境,薛文国、钟先银介绍,现在的年轻人的负担重,学舞龙、舞狮需要很多空闲时间,“舞龙、舞狮虽然看着很简单,但其实也挺难学的,年轻人极少,没时间学。”薛文国、钟先银也坦言,他们现在年纪渐长,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但练习舞龙、舞狮仍然可以锻炼身体。他们也希望这项技艺能传承下去,同时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来进行学习。
大皖新闻记者许佳摄影报道实习生冯新竹通讯员凌鹏程
编辑许大鹏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