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六盘水两级法院行政审判立足司法职能,将“枫桥经验”强调的“预防为主、就地化解”与行政审判追求的“实质性化解争议”充分结合,构建“预防-化解-治理”全链条机制,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矛盾一线,通过联动化解、现场协调等方式,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以司法温度绘就“政通民欣”新图景。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六盘水法院始终将“如我在诉”理念贯穿行政审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审理行政案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立案审查环节,优先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及行政复议等途径解决纠纷;对于当事人坚持起诉的案件,推行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协调等便民举措,在增加司法透明度的同时,也让群众打官司更便捷;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主动深入矛盾纠纷地,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在精准查明案情的基础上,坚持调判优先、调判结合,充分引导当事人与行政机关达成一致协调意见,减少程序空转,为当事人既解“法结”也解“心结”。2025年以来,共有192件案件通过督促行政机关向当事人履行法定职责或支付赔偿金的方式协调撤诉,占总结案数的46.94%。此外,定期对已化解的行政争议进行回头看,跟踪了解当事人实际诉求是否真正解决,防止矛盾反弹。
图为行政相对人敖某某等11人诉盘州市某乡镇人民政府案庭审中协调后签订协议现场。
深化府院沟通机制。行政争议的化解,离不开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协同。两级法院通过建立府院沟通工作机制,定期通报案件数据、分析典型案例、发送司法建议、开展规范指引,推动行政机关从“被动应诉”转向“主动规范”,从源头上减少因执法不规范引发的争议;贯彻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充分发挥庭审示范作用,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近三年保持100%的基础上,压实出庭负责人应诉责任。对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或明显不当的案件,当庭提出实质化解争议的有效措施,增进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理解和信任,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出效果;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的行政争议,由法院与党委政府联合研判、联合化解,形成司法有权威、政府有担当、群众有认同的解纷合力。2025年以来,全市法院共调撤一、二审案件251件,案件调解率达55.53%,居全省第一。
图为钟山法院综合审判庭法官在六枝特区月亮河布依族苗族乡组织当事人现场查勘并调解。
创新就地化解模式。作为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和实践路径,就地化解旨在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六盘水法院在行政审判工作中,注重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解格局,将巡回法庭搬到当事人家门口,邀请当地干部、群众参与旁听,既通过以案释法普及行政法律知识,也借助基层组织的优势促成调解,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片的效果。2025年7月,水城区法院在受理马某等人诉盘州市某行政机关、索赔总额高达1788万元的32件系列行政赔偿案件后,立案仅第三天,审判团队便主动驱车前往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开展巡回办案并现场组织调解,最终促成32件案件的所有原告均与被诉行政机关当场达成行政赔偿调解协议,从立案到成功调解结案平均用时仅5.69天,刷新同类案件办案周期记录,实现了三个效果的完美统一。
图为水城区法院到盘州市被诉行政机关组织32名行政相对人调解现场。
强化裁判延伸职能。行政案件的裁判并不仅仅止于一纸判决,而应起到裁判一件治理一片的功效。2025年6月,中院行政庭对因2024年之后作出的行政行为违法导致败诉的案件,从案件类型、争议焦点、败诉原因等进行逐案梳理分析,形成《关于对2024年以来新增行政违法行为导致败诉案件的情况分析》及《2024年以来行政机关败诉案件行政判决履行情况表》,对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及履行生效裁判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为规范行政机关执法、推动行政机关积极履行生效裁判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同时,结合近年来六盘水法院行政审判实践,为近百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有关行政诉讼的专题授课,为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下一步,六盘水法院行政审判将继续以“向枫而行”的决心和勇气做好群众诉求的倾听者和争议化解的实践者,以创新思维激活司法职能,以系统观念联动各方力量,争取在化解行政争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让“政通民欣”的美好愿景在司法护航下落地生根。
通讯员武静
一审方勇
二审田洋
三审孙晓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