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裁尺守护非遗!六盘水首例布依族纹样著作权案背后的民营经济“法治课”

2025-07-23 02:16:19当代先锋网

“现在宣判……原被告均使用来源于生活中的图案,通过不同色彩和线条的选择及搭配,形成风格基本一致,但色彩和形状不一的产品,这正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体现……故对原告诉请被告停止侵害著作权并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在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随着法槌敲响,钟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布依族纹样著作权纠纷案的审理如一记重锤,敲醒了“著作权即知识产权保护”的含糊认知。

六盘水市首例布依族纹样著作权案庭审现场

本案中,原告曾对布依族刺绣中的“两边花”“围裙花”进行著作权登记,主张当地村民未经授权使用该纹样构成侵权,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纹样源于布依族长期传承的公共文化资源,具有集体创作属性,并不具有独创性。

此案的审理,既是对非遗瑰宝的司法保护,同时厘清了法律边界。这场败诉,同样也是给非遗民企的警醒。随着案子落下尾声,背后的问题却值得深思:对行业潜在法律风险存在的含糊认知影响着非遗企业在传统与创新中的可持续发展。

六盘水市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其中布依族传统纹样等作品不仅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更是本地文化的重要象征。近年来,贵州与非遗相关的民营经济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升级和文化自信增强的背景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六盘水布依族传统纹样等非遗作品渐趋从当地服饰资源扩展至市场化产品。

“目前,六盘水市的非遗民企在数量上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几乎覆盖每个乡镇,经营模式也渐趋成熟。通过走访调查,除了线上线下销售,有的企业还在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开有实体店。”该案主审法官娄成志介绍。

现场法院干警发放普法宣传册

随着产业升级发展、经营模式日益多元、市场触角不断延伸,这些企业在享受非遗文化发展红利的同时,从著作权、知识产权保护到产品开发、合同管理、市场推广等领域,也必然面临一系列潜在的法律风险。清醒认识并有效防控法律风险,对于保障非遗民企行稳致远、实现其经济文化双重使命至关重要。

以上案件正是对“著作权登记是确定权属的初步证明手段,而非创设或赋予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的误解而引发的诉讼。原告对著作权的模糊认知使公共文化遗产被私权化,是一种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制约。

“在审理该案时,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后发现,这些民企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但同时又有较高法律需求。”娄成志说。

钟山区人民法院干警走进米箩镇,实地调研少数民族传统纹样制作工坊

对此,钟山区人民法院干警深入非遗民企聚集区,开展“法官走百企知产进千户”活动,精准走访企业、商户,定制宣讲知识产权法律及风险,提升企业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效化解潜在侵权风险。在米箩镇,实地参观少数民族传统纹样制作工坊,向村民了解作坊运营情况、优势和存在问题。并针对作坊的合同签订、劳动者权益保护、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了参考意见,用实际行动护航非遗民企发展。

钟山区人民法院干警走进米箩镇,实地调研少数民族传统纹样制作工坊

司法不仅是文化根脉的“守护者”,也是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护航者”。钟山区人民法院聚焦于非遗的司法保护实践,为社会公众理解司法在守护特定文化遗产与经济活动交融点上的关键作用提供了范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净媛

一审何永利

二审田洋

三审孙晓蓉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