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劳动者丨 “最有味道”的挑战 列车员汗透衣衫守护“方寸”洁净

2025-07-22 19:51:26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7月21日傍晚5点,暑气还未散去,T36次列车的车身被晒得仍然刺眼。这是一辆“夕发朝至”的列车,每天傍晚18:12从合肥发车,次日早晨6:04到达北京。47岁的列车员贾兆骊已提前一个多小时登车,开始他暑运中的又一个夜班。检查设备、整理卧铺,汗水早已浸透衣衫,但对他而言,这只是序曲——车厢里四个厕所的清洁维护,才是高温下最艰巨、最“有味道”的挑战。作为合肥客运段北京一队的列车员,他从事这份工作已经25年。

暑运发车准备工作就像“蒸桑拿”

1998年,贾兆骊从部队退伍,2000年成为列车员。在暑运高温下,列车开行前的准备工作更加辛苦,贾兆骊总是一边整理一边汗流浃背。检查安全设备、整理铺位的床褥、打扫卫生……这些工作要在旅客进站前完成,刚启动的空调制冷效果还不明显,车厢密不透风的,贾兆骊一边麻利地整理着床褥,汗水一边顺着额头、脖颈不断淌下。“整理完,头发全湿透了,衣服能拧出水,感觉就像刚冲完澡就进了桑拿房。”

作为列车员,贾兆骊负责的不仅是两节车厢里旅客的安全和到站提醒,更要打理好包括四个厕所在内的公共区域卫生。“暑运旅客多,两个车厢垃圾有时能堆十几袋,需要及时清理出去。”他说,列车员最繁忙的时段是春运和暑运,客流量爆发,但工作标准不能降低,虽然感到辛苦,但是看到洁净的车厢环境就觉得值得。

“有味道”的工作,他默默坚守

如果说高温是挑战之一,那么清洁厕所,则是贾兆骊工作中最具考验的部分。他负责的区域内包含四个厕所,在暑运高峰期,这成了他工作的“主战场”。

“现在设备比以前先进多了,是自动抽吸的集便器。”贾兆骊想起刚入职时的绿皮车,忍不住笑了笑。早年的绿皮车是直通式厕所,污物直排轨道,冬天在北京段容易冻住堵塞,“得用铁钎使劲通。”如今虽然设备升级,但暑运客流大,仍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常有乘客误扔纸巾、牛奶盒导致堵塞,贾兆骊就得蹲在狭小闷热的厕所隔间里,忍受着难闻的气味,用长夹子一点一点地将堵塞物夹出来。“酸腐气直冲鼻腔,高温下更是加倍难熬。”

贾兆骊说,刚入职时觉得自己无法忍受厕所的味道,“但是这么多年嘛,就渐渐习惯了”。按照规定,途中厕所要随脏随扫。暑运期间小孩多,上厕所频率高,他的打扫次数也得跟着增加。“有时候刚打扫完,转身没几分钟又得进去。”他也不觉得麻烦。

日常工作中,他常常使用空气清新剂,每次清洁完都会蹲下身,对着便池角落、洗手台缝隙喷洒,努力为乘客和自己创造一丝清爽。

黑夜里,他是两节车厢的守护者

两节车厢,每节车厢有66个铺位,可容纳132人。列车行驶进黑夜,但夜间的车厢却不平静。一百多位旅客里,有人要找插座充电,有人要问询到站信息,有人需要换铺位。贾兆骊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要巡视一次卫生,遇到不小心购买上铺,但不好攀爬的老人,会主动协调旅客或服务台换成下铺。他说,“我们晚上当然是不能睡觉的,得盯着车厢里的动静。”

辛苦中也有温暖。高温之下,车队会为职工提供关怀,餐车每天会准备绿豆汤作为暑运里的“降温神器”,贾兆骊自己也会随身带上矿泉水补充水分。更让他暖心的是旅客的认可,贾兆骊分享到,每当旅客对他说“列车员工作非常到位啊,卫生搞得真好”时,他都会很高兴,他说,这不仅仅只是一句话,更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肯定。

从军营到列车,25年光阴流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改。“看着旅客平安、满意地抵达目的地,就是我工作的意义,也是价值的体现。”贾兆骊朴实地说。凌晨时分,当大部分旅客进入梦乡,贾兆骊仍在过道里忙碌。他又一次拎着清洁桶走向厕所,灯光下,工作服后背的汗渍依旧显眼。

大皖新闻记者刘旸实习生吴一倩

编辑彭玲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