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6个百强品牌撑起“浙茶门面”“茶 +”跨界玩出百亿新赛道

2025-07-18 16:21:44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马佳丽)浙江茶叶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名优茶品牌集群领跑全国,新茶饮跨界产品成消费热点,茶农增收势头强劲,出口贸易持续飘红……

7月17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这场以“茶叶”为关键词的发布会,不仅解读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还展现了浙江茶产业的硬核实力,更勾勒出传统产业在消费升级浪潮中的创新路径。

对爱茶人来说,浙江绿茶是绕不开的“心头好”。龙井茶、安吉白茶、开化龙顶……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背后,是浙江名优茶“起步早、品质佳、品牌多”的深厚积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中,浙江独占16席,数量全国第一;2025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中,龙井茶更是拿下榜首,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品质标杆”。

“浙江要给这些‘老品牌’注入新活力。一方面做强‘龙井茶’金字招牌,通过统一标准、完善追溯体系,让‘西湖龙井’‘大佛龙井’等集群品牌更具竞争力。”浙江省农业厅党副厅长陈良伟介绍,另一方面打造“浙北白茶”“浙南早茶”等特色品牌,形成“一茶一韵”的差异化优势。从茶园到茶杯,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等技术升级,将让每一口浙茶都更安心、更香醇。

当茶叶遇上新消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年5月的中国国际茶博会上,答案令人眼前一亮:九宇抹茶冰淇淋一口入魂,龙井小麦啤酒清爽回甘,知味观茶糕点成伴手礼首选……这些“茶+”跨界产品,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了茶叶的“百变潜能”。

作为全球最大抹茶生产基地,浙江2024年原料茶产值超20亿元,农夫山泉、古茗等企业早已布局新茶饮赛道。为让消费者喝得放心,浙江给龙井茶原料装上了“电子身份证”——通过“浙农码”溯源系统,23家产区企业的100多万枚溯源箱标,实现了原料从茶园到加工的全程可查。未来,8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将联手攻关技术,精深加工产业园也将吸引更多企业落地,让更多浙茶新口味走上街头巷尾。

“采一季春茶,能挣小半年收入!”这是浙江茶农的真切感受。2024年,浙江全省165万茶叶从业者人均增收1.83万元,春茶季更吸引50多万外省采茶工前来“淘金”,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茶叶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叶”。

如何让更多人分享茶产业红利?浙江打出了“就业+创业”组合拳:龙头企业带动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茶农深度融入产业链,预计2025年茶农人均茶叶收入将突破1.95万元;“茶园+民宿”“茶园+文创”等新业态,则让乡村变景区,催生了一批“新茶人”。一片茶叶,串起了城乡融合的致富路。

浙江茶叶不仅香飘全国,更走向了世界。2024年,全省茶叶出口量15.6万吨、出口额4.7亿美元,持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2025年1-5月,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均增长超20%,抹茶、名优茶、新式茶饮等“新面孔”成了国际市场的“新宠”。

为让更多浙茶“走出去”,浙江正多措并举:制定珠茶、眉茶团体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借力跨境电商开拓市场;开发便捷化、功能性茶产品,满足全球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从“卖原料”到“树品牌”,浙茶正以更优姿态闯荡国际市场。

无论是老茶客钟爱的传统名优茶,还是年轻人追捧的新茶饮,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增收故事,还是漂洋过海的出口佳绩,浙江茶叶产业的每一步创新,都紧扣着“消费”与“民生”两大关键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