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饶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红谷薪传·医心守护”实践队深入万年县裴梅镇,开展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以“稻作文化寻根、红色基因解码、健康服务践行”三维度,在田野课堂中触摸文明脉络,于红色记忆中感悟大爱传承。
本次实践活动围绕万年的稻作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以稻作文化凝心,用红色文化聚魂,开展以“学特色文化、研时代课题、讲好中国故事、践青春担当”为主线的暑期实践,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传承弘扬万年稻作文化、百年红色文化,向社会讲述中国乡村发展的当代故事,引领学生争做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学子。
实践队探秘万年“仙人洞”遗址,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万年前先民们刻符记事、稻饭耕渔的劳动生活。在万年县博物馆,队员们通过电镜观测来自万年前的人工驯化栽培稻植硅体,也了解了直口深腹圜底罐在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被发掘的过程,深刻认识到赣鄱地区是亚洲和世界重要的稻作农业发祥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栽禾歌》《耘禾歌》《割禾歌》在裴梅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响起,队员们在学唱中体味农歌——这一在万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的艺术之花。
队员们来到龙会山教育基地,参观红军战壕、红十军野战医院旧址,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感受到先辈们钢铁般的斗争意志。工作人员为队员们讲解了“聂郎中”“程菊花军医”“半块肚皮”的革命故事,先烈们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随后实践队深入万年县裴梅镇聂家村开展“关爱烈属传递大爱”主题活动。在裴梅镇副镇长曹建金的全程陪同下,队员们走访慰问了烈士后代家庭,其中重点聆听了苏区红军医生程菊花抢救伤员时牺牲的英勇事迹,以及其后人夏四连奶奶坚守乡村医疗岗位的感人故事。队员们承诺要将红色医者精神内化为专业素养,在基层医疗实践中传承“生命至上”的信仰火种,让战地救护精神在新时代续写仁心篇章。活动现场,队员们为烈属表演了节目并送上生活用品。
实践队走访了裴梅镇荷桥村万年贡米非遗传承人程道明老师。程老师介绍了万年贡米的历史源流、民俗传说、品质特点、传统栽培技艺以及现代品牌发展等,就贡米文化传承与产业文旅融合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程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贡米现代化加工厂,了解了加工技艺、加工流程等。同时,实践队深入调研了裴梅镇雅岗村的村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村民在贡米加工产业链中的参与度、满意度和积极性,得知万年县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农民就业率、增加农民年收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好处,推动了万年稻作产业普惠发展。
实践队成员围绕稻作文化、红色文化及健康急救知识,面向裴梅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暑托班的小朋友们进行系列主题宣讲,用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小朋友们了解“万年稻源”的悠久历史,聆听方志敏烈士的革命故事,学习了防溺水等安全健康知识。在“小小达·芬奇草帽派对”活动上,实践队员组织小朋友用颜料在草帽上进行想象创作,并指导小朋友用剪纸装饰草帽,鼓励小朋友进行草帽T台走秀。当村民们携自己年龄数字在“云游天安门”摄影点绽放笑容,传统文化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生机。落日余晖下,队员们前往龙岗村下田插秧,体悟稼穑艰辛。在悠扬的《栽禾歌》歌声中,全体队员卷起裤管踩进泥土里,插下一株株秧苗,热汗浸透衣衫是前所未有的体验,而就在这体验当中,泥水沾满的双手,担当起的是青年的责任。
活动最后,实践队全体人员来到英雄广场诵读红色家书,重温入团誓言,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投身到新时代的建设中。在躬身插秧的汗水中,在红色家书的诵读声里,实践队完成了从文化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蜕变。“红谷薪传·医心守护”实践队深入万年县,在探寻稻作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基层服务中践行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韩丽琴)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