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建礼当陈可辛导演携章子怡、雷佳音、王传君、赵丽颖、杨幂、王传君、李现、易烊千玺等十几位明星组成的"梦幻阵容"亮相时,《酱园弄·悬案》曾被业内预测为今年暑期档的爆款。然而上映首周末票房仅1.94亿元(含点映),其表现与主创阵容的市场期待值形成了显著落差。这种"高配置低产出"的现象,绝非简单的票房遇冷或影市不景气,而是折射出该片在叙事手法、悬念制造、角色塑造、主题表达等多重层面未能达到观众预期。最大的问题是,作为一部把“悬案”当作片名的影片,该片未能带给观众足够的悬念。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观众只想看一个精彩的故事。
多线叙事冲淡主线,悬案缺乏悬念《酱园弄·悬案》改编自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酱园弄杀夫案",这本是一个天然具备强悬疑基因的故事原型。陈可辛导演试图通过三条叙事线索展开: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长薛至武的探案和刑讯逼供,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被丈夫大块头(王传君饰)家暴的闪回,以及赵丽颖饰演的女记者西林与杨幂饰演的狱友王许梅构成的女性支援线。这种多视角叙事手法用得好的话,能丰富故事的层次、增强故事的深度,但从影片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效果来看:三条线索剪辑略显混乱,如同互不兼容的抗体,不仅未能增强戏剧冲突和悬疑张力,反而稀释了核心案件的推进节奏。影片开场的悬念感制造得不错:血迹滴落在宋瞎子(易烊千玺饰)脸上,宋瞎子浑然不觉上街,被路人围观后发现凶案;法医关于"第二件凶器"的质疑也成功制造了第二个悬念。但当剧情推进到詹周氏溘然翻供,薛至武被迫进行二次调查,查出赌徒张宝福(李现饰)时,叙事重点却转向了西林的舆论声援与王许梅的狱中启迪,原本紧绷的悬疑线就此断裂。
这种叙事断裂在影片后半段尤为明显,当薛至武声称"找到头颅"却被揭穿是谎言时,本应是詹周氏情绪爆发点的庭审戏,却被西林的慷慨陈词和大量报纸旁白的"时代批判"所打断,导致悬疑类型片的核心魅力——“解谜快感”严重流失。尽管还有第二部,但在西林等人眼中,杀人真相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女性的觉醒。相比之下,类型相似的爆款剧集《漫长的季节》成功地将社会议题融入悬疑故事框架,始终以"碎尸案"为叙事锚点,最后两集谜底揭开带给观众的冲击非常强烈。而《酱园弄·悬案》则陷入了"想讲的太多"的困境:既要还原案件,又要展现女性觉醒,还要描绘时代众生相。这种野心在片长限制下必然导致叙事上的顾此失彼。更关键的是,影片作为上下部的第一部,刻意将真凶揭晓、凶器去向等核心谜题留到下部,导致上部成为一个"未完成的叙事半成品"。这种"半部曲"的结构设计,无疑挑战了普通观众对完整叙事的期待,也削弱了第一部的戏剧冲突。在三条叙事线中,雷佳音饰演的薛至武成为叙事主线和男主角。他是汪伪政府的上海警察局副局长,影片用大量篇幅展现了他的残暴凶狠、贪赃枉法、为所欲为以及对詹周氏的偏见和仇视,这似乎没有问题,但他为何在受贿后放了报社女主编令人不解,为何宁愿自己不活也要杀死詹周氏(警察局长给他去香港的船票,他拿来给法官行贿),更是缺乏合理的动机。群星璀璨戏份失衡,雷佳音成男主《酱园弄·悬案》的演员阵容星光熠熠,但这份豪华名单却成了影片和导演的“包袱”:如何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根据剧情需要,合理地安排好十几位明星的角色和戏份分配考验着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实际的呈现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在影片海报、豆瓣、猫眼、百度百科等所有平台上,片方官宣的演员排序中,雷佳音都仅排第六名,看完电影才发现他是实际的第一男主角,为何出现这种戏份与排位倒挂的现象?
雷佳音饰演的薛至武戏份贯穿全片:从案件勘查、刑讯逼供到庭审博弈,他的视角承担了近一半的叙事量。这与他在片方演员表中第六位的排序形成鲜明对比:排在他之前的王传君戏份集中在闪回片段,易烊千玺和梅婷都是戏份极少的功能性符号角色,赵丽颖的戏份也不多。这种戏份失衡不仅会导致部分演员粉丝的观影体验受损,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群像戏本该有的"生态平衡"。从薛至武的角色功能来看,这种戏份倾斜有其叙事逻辑:作为调查案件的官方视角,他既是压迫者(刑讯詹周氏),又是时代的牺牲品(汪伪政府的警察),其角色弧光承载了导演对"动荡时代个体无力感"的主题表达。雷佳音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他将薛至武的残暴凶狠和盲目自信刻画得层次分明,但问题在于,这种叙事重心的倾斜,是以牺牲其他角色的完整性为代价的。王传君饰演的"大块头"丈夫本应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但其转变动机(从温文尔雅到赌徒家暴)缺乏交待;易烊千玺的宋瞎子本是极具象征意义的角色("眼盲心明"的时代隐喻),却因戏份太少沦为工具人,其神秘身份始终未被揭晓。
更令人惋惜的是赵丽颖饰演的西林与杨幂饰演的王许梅——这两个本应构成女性觉醒和互助主线的角色,前者从女演员到女作家的身份转变缺乏铺垫和交待,后者从狱中“大姐大”到被拉出去枪毙过于突兀,都沦为工具化的女性角色符号。章子怡作为女主角,戏份倒是不少,表演也符合观众对其演技的预期和一贯印象,但饰演的詹周氏为何从被捕时的当场认罪到庭审时溘然翻供,心理转变过程铺垫不足。她眼神中的倔强和不认命,以及当庭背诵西林写的《为杀夫女辩》,不像一个没有文化的旧社会女子。
主题立意说教表达,外壳内核脱节看得出来,陈可辛拍《酱园弄·悬案》的野心远不止于讲述一个悬疑故事,而是试图通过杀夫案的切口,探讨女性觉醒、时代洪流下的个体命运等宏大主题。这种创作追求值得肯定,但在表达层面却出现了"主题过载"的问题——如同给叙事穿上了厚重的"思想铠甲",既影响了类型体验的流畅性,也让主题本身显得刻意而悬浮。
影片对女性觉醒议题的表达贯穿始终:詹周氏从逆来顺受到当庭反抗的转变,西林以笔为刃的舆论抗争,王许梅在狱中传授的生存智慧……但遗憾的是,这些表达过于刻意和流于表面,不能很好地融入剧情,甚至是当悬疑故事发展到关键节点时,导演强行"上价值",这种"主题先行"的处理方式,既打断了悬疑类型应有的叙事节奏,也让观众产生了"被说教"的不适感。
相比之下,影片对时代批判的表达比较出色。通过酱园弄逼仄的空间构图、监狱铁栅栏的阴影意象、女犯人被枪毙时刽子手冷漠地报出犯人编号、片尾薛至武被捕时挤压在铁栅栏上扭曲的脸等,陈可辛成功营造了"旧社会人命如蝼蚁”的视觉隐喻。《秋菊打官司》《万箭穿心》等经典女性题材影片,其成功在于将社会议题融入故事和人物命运的自然演进,让主题通过细节而非说教得以呈现。《酱园弄·悬案》的不足正在于此:它拥有深刻的主题立意和强大的表演支撑,却缺乏将主题思想融入故事情节,转化为艺术细节的耐心,最终导致"悬疑外壳"与"思想内核"的脱节。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酱园弄·悬案》首周末票房不及预期,暴露了影片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的问题。当导演试图在女性觉醒、时代批判与悬疑类型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反而失去了叙事的焦点。截至《影视风向标》发稿,猫眼对其最终票房预测由6.58亿元下调到5.46亿元。笔者能看到该片精良的制作以及陈可辛对类型突破的雄心,也能感慨感染到影片对女性觉醒、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关注和表达,但这些优点被混乱的叙事、失衡的角色和模糊的类型定位所掩盖,未能引发观众的广泛共鸣。今年暑期档的爆款影片,仍需我们耐心等待。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