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罗颖□夏丽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非遗工坊的指尖技艺到建筑工地的硬核规范,从灶台边的美食飘香到无人机操控的科技前沿,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以精准化、多元化的技能培训矩阵,为不同群体锻造就业“金钥匙”,让更多群众实现“技能在手,饭碗我有”。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传统手艺带来居家增收
聚焦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灵活就业需求,仁寿县深入挖掘“家门口”的增收潜力。近日,在仁寿县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县妇联、仁寿腾达职业培训学校开展的“竹韵传薪火编艺启新程”公益培训现场,非遗传承人郭志爱手把手教授30多位宝妈、残障学员竹编艺术技法。全职宝妈程小芳找到了新方向,“学习竹编非遗非常有趣,学好后,也能增加一份收入,非常有意义。”这正是仁寿县创新打造的“短期培训-居家就业-回收代售”全链条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仁寿县就业服务中心林利介绍,该培训旨在精准破解居家妇女、残疾人就业难题,同时畅通销售渠道,让手工艺成品直接转化为经济收入。
竹编非遗传承人郭志爱正在为学员们传授竹编艺术基础技法
与之相呼应的,是仁寿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里此起彼伏的锅铲碰撞声。专业老师悉心教授葱油饼、凉面、狼牙土豆等广受欢迎的小吃制作技艺,为学员开启“灶台”变“创业台”的新路径。学员杨建华收获满满,“师傅教得很仔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准备之后去外面摆摊,挣点钱补贴一下家用。”
在仁寿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专业老师正在教授手抓饼、葱油饼的和面配比
仁寿县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诗育表示,“我们这次培训选择小吃作为主题,主要是前期经过了充分调研。我们发现小吃市场需求大、简单易上手、投入成本低,非常适合妇女群众居家制作和灵活就业。截至目前,依托‘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县妇联已累计开展家政、手工、种植、烘焙等多元化培训40余场,惠及近1300名妇女。”
“硬本领”对接“大市场”:技能提升拓宽外出就业门
仁寿县积极拓展对外劳务合作,为建筑工人等群体搭建更广阔的就业舞台。近日,仁寿县人社局与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精心组织了赴港建筑工人模拟面试培训,围绕香港行业规范、安全要求及面试技巧展开强化训练,为赴港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参训工人杨小明满怀期待地说“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发展潜力很大,工资待遇相对要高一些,对家庭比较有保障。”
此次赴港招聘作为仁寿县深化对外劳务合作、构建“技能提升-岗位对接”全链条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已吸引151名建筑工人踊跃报名。
“新赛道”培育“新职业”:科技赋能助力转型“飞”起来
瞄准新兴领域发展机遇,仁寿县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人才储备,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开设的农业无人机培训班就是具体实践。培训采用“理论+模拟+实操”的立体教学模式,助力农民工向“飞手”新职业转型。
学员们正在聆听农业无人机理论课程
学员朱涛信心十足:“无人机应用广泛,社会对飞手需求量大,我想成为高级飞手。”
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晓霞表示:“后续我们将持续深化服务,在仁寿各乡镇开展送岗进村(社区)活动,把岗位送到家门口,并面向在蓉仁寿籍农民工提供精神文明建设等增值培训。”
从传承千年的竹编到引领未来的无人机,从灶台边的烟火气到国际都市的建设场,仁寿县正在编制精准务实的技能培训体系,将“就业饭碗”稳稳地递到群众手中,让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