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张凤帅德州报道
在德州天衢新区星凯社区,总能看到“90后”网格员杨静的身影。斜挎包里装着常用工具,手上则紧紧攥着一本硬壳记事本,边角磨得发白,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本不起眼的本子,是杨静从统计岗位“跨界”社区一线后,最离不开的伙伴。
“以前对着电脑算数字账,现在得对着人‘算’生活账、人情账。”初到社区,纷繁的信息和诉求让习惯了清晰数据的杨静坦言“水土不服”。她很快意识到,最大的挑战不是事多,而是如何真正叩开居民的心门。于是,这本随身携带、翻得起毛边的记事本,成了她丈量社区、连接邻里的“主心骨”。
翻开杨静的记事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扎扎实实的“社区账”:哪栋楼有几户独居老人、哪位居民需要定期帮扶、谁家联系方式变更了,住户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需求,条条清晰;居民反映的下水道堵塞、巡查发现的电动车飞线充电、邻里间因噪音起的摩擦,事无巨细,按楼栋、时间、类别记录在案;更细致的是那些生活观察:某位老人最近精神不太好,某户门口总堆着纸箱……
这些成为她理解居民、发现问题的线索。不同颜色的笔迹是她的分类密码。而最醒目的标记,是记录旁画下的五角星,这代表着一个正在全力跟进、需要多方协调的难题,也意味着一段解决问题的历程和信任关系的建立。
这本“账”,催生的是实打实的行动。杨静解决问题的路径,清晰印刻在本子的字里行间。
去年冬天,本子上多了一条记录:“乔阿姨反映夜半犬吠,彻夜难眠,精神差。”杨静立刻联合城管、物业上门。原来,楼下住户的宠物狗因骨关节病疼痛,深夜躁动吠叫。她没有简单指责,而是体谅双方的难处,宠物的痛苦与邻居的煎熬。耐心沟通下,她建议主人尽快带狗就医,并探讨临时加铺隔音垫的方案。坦诚交流赢得了理解,养犬居民当场承诺落实。当夜半重归宁静,乔阿姨那条记录旁,一颗代表问题解决的五角星悄然点亮。
类似的故事不少。17号楼李阿姨每日清晨为孩子打豆浆,声音却成了楼下张阿姨的“心病”。杨静分别倾听两位阿姨,理解李阿姨的心情,也体谅张阿姨对安静的需求。她没有评判对错,而是琢磨着提出了一个简单方案,给豆浆机加个隔音罩试试?这个小小的建议,成功化解了邻里间的“疙瘩”。在“豆浆机噪音”记录旁画下五角星时,她特意备注了“隔音罩有效”。
记事本也是发现隐患、打持久战的阵地。去年4月,耿大爷家门口堆积如山的纸盒堵塞通道,存在严重消防隐患。几次上门沟通,大爷都关着门。杨静没放弃,在本子上详细记下每次尝试的时间、观察到的大爷生活细节,寻找沟通的契机。凭着这份坚持和记录下来的点滴线索,她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耿大爷,协助他彻底清理了堆物。画下那颗五角星时,标记的不仅是隐患清除,更是信任的开始。杨静想得更远:“光清理不行,得让大家明白为啥不能堆,还得给大家找‘出路’。”她积极宣传堆物的安全隐患,并在业主群及时提供废品回收小屋的联系方式,帮居民为闲置物品找到归宿,从源头上减少了堆物现象。
这本“账”,不仅记录问题,也激发智慧,推动社区“微更新”。
一次例行巡查,杨静发现8号楼西侧草坪被踩出一条泥泞“捷径”,绿植被破坏。她迅速在本子上记下:“规划石板路需绕行,居民自发开路,需疏导。”如何既保绿化又方便居民?翻看着本子上记录的居民日常出行习惯,她灵光一现,召集起“小马扎议事会”。党员、热心居民、物业代表围坐一圈,围绕这条“走”出来的路径商量对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社区顺应民意,为这条“最佳路径”铺设了实用的红砖步道。这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也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生动注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杨静常常这么说,手指抚过记事本磨旧的封面,眼神温和而笃定,“记下来,就代表我放在心上,不会漏掉。”对她而言,这远不止是一本工作日志。那密密麻麻的字迹和朴实的五角星,记录着星凯社区的家长里短、急难愁盼,也丈量着一个年轻网格员用脚步和真心服务邻里的轨迹。
社区治理的宏大课题,最终沉淀于这日日穿行巷陌、俯身倾听、一笔一画的务实耕耘里。一本写满的记事本,一个实用的斜跨“暖心包”,承载着最朴素的道理: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大事,记在本上,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严谨细致的作风,就这样在社区的土壤里扎下根,开出了邻里和谐的温情之花。而这,正是杨静和她的小本子,每天都在书写的“大账”。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