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闯过这道坎,我现在能自己遛弯、吃早饭,和生病前没啥两样!”近日,在泰安市肿瘤医院介入科病房,84岁的张爷爷(化名)握着主任王书山的手,眼里泛着泪光。
就在两周前,他刚经历了一场精准到毫米的肾肿瘤射频消融术。这场由王书山介入团队完成的微创手术,不仅为高龄肾癌患者打开了生命通道,更是创造了高龄高危肿瘤微创治疗的新高度。
八旬老人的生命选择:传统手术风险高,微创技术破困局
今年3月,张爷爷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被家人紧急送至医院。增强CT和穿刺活检结果示:右肾局限性透明细胞癌(cT1a期),肿瘤直径约2cm。然而,更棘手的是老人的身体状况:84岁高龄,合并高血压3级(极高危)、脑出血后遗症、冠心病(支架术后5年)、慢性肾功能不全(CKD3期)……
“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肾部分切除,创伤大、麻醉风险高,术后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恶化等并发症,对他来说风险太大。”介入科团队在多学科会诊(MDT)上直言。
“有没有创伤小的方式?”家属的诉求与团队的思考不谋而合。经反复评估,最终锁定了CT引导下肾肿瘤射频消融术。这项技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80-100℃的热量,无需开刀,仅需一根细如针的电极,能精准灭活肿瘤,在最小创伤下完成治疗,特别适合高龄、高危患者。
40分钟妙手施术:影像导航下的生命守护
介入手术室里,仪器的滴答声与监护仪的平稳心跳声交织。在先进的影像设备引导下,王书山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精准定位肿瘤边界,设计避开肾动静脉血管和结肠等重要脏器的穿刺路径,并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安全准确地将消融针插入肾肿瘤病灶中。“功率45瓦,持续8分钟。”消融过程中,他密切关注着各项指标的变化,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精确调整消融的能量和时间,确保精准消融肿瘤病灶,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术中即时扫描的CT屏幕上,肿瘤病灶的低密度影逐渐被典型的“帽徽征”覆盖——这意味着肿瘤已完全凝固性坏死。全程40分钟,患者血压、心率始终稳定,出血量不足5ml。“就像睡了一觉,一点没觉到疼呢。”术后张爷爷的第一句话,让在场医护和焦急等待的家属悬着的心落了地。
零并发症:从不敢想到完全康复
术后24小时,张爷爷已能下床活动;3天复查增强CT,肿瘤消融区无活性血流信号,肾周无出血、感染;1周后,他的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与术前持平。意味着这场针尖上的手术,在灭活肿瘤的同时,完美保护了正常肾组织。
“以前总觉得年纪大了,手术风险高,治不治都一样,现在才知道,医学进步能让我们有尊严地活着。”张女士(患者家属)感慨道。如今,张爷爷每天早晨在小区里遛弯、和老伙计们下棋,生活质量与患病前无异。
技术背后的温度:从“治病”到“治人”的医者初心
“射频消融不是简单地烧死肿瘤,而是精准控温度、保功能、护生命。”王书山介绍,随着影像引导技术的升级,团队已能实现毫米级定位,避开肾动静脉、结肠等关键结构,将热损伤范围严格控制在肿瘤边缘5mm内。“对于80岁以上、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肾癌患者,这是指南推荐的优选方案(NCCN、EAU均明确推荐),能让更多高龄患者避免‘手术风险>获益’的困境。”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微创介入技术的一次突破,更折射出个体化诊疗的深层内涵,从“能不能切”到“该不该切”,从“治肿瘤”到“治患者”,介入科团队用技术的精度与医者的温度,为高龄高危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目前,泰安市肿瘤医院介入科团队正进一步探索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在近肾门肿瘤、多发肾肿瘤等复杂病例中的应用。“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有尊严地活着。”王书山说。
【专家简介】
王书山,泰安市肿瘤医院介入科(肿瘤微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余年。兼任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转化医学会肿瘤消融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肺结节全程管理专委会副主委;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微创专委会常委;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童血液与肿瘤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学会外周血管介入分会委员;泰安市医学会肿瘤微创专委会副主委。擅长疑难肿瘤穿刺活检诊断;冷冻、射频、微波、纳米刀消融治疗;碘125粒子植入;动脉栓塞灌注化疗;食管、肠道、胆道狭窄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治疗;输液港植入;各部位肿瘤的精准个体化微创治疗。
(通讯员刘超吴文健)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