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紧扣“稳烟田、育主体、提质量、优供给”目标,引导烟农从分散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形成“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利川烟区,一望无际的烟田泛起阵阵“烟波”,在微风吹拂,人们忙碌的身影在摇曳烟叶中时隐时现,勾画出一幅产业兴旺的美好画卷。
工人对烟叶打顶抹杈
“现在土地面积集中,连片流转基础好,除了少量的人工作业外,其它的都是机械化作业,省时又省力。”7月5日,团堡镇烟农罗见玲一边指挥工人给烟株打顶,一边感慨道。38岁的她对种烟有着丰富的经验,从最初的几亩零星种植发展到如今140亩的规模,成为“家庭农场”模式的受益者。在利川,像罗见玲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增多,他们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依托专业化服务,实现效率与收益的双提升。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设施是关键。利川市局以农田整治为突破口,实施“小改大”“坡改梯”等工程,修复石漠化土地,完善沟渠灌溉系统,建设高标准生态烟田12万亩,为土地流转连片提供必要条件,破解烟叶“在哪里种”的问题。同时,依托烟农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机具、智能植保、绿色烘烤等资源,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缓解用工难题,为当地村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机会。
职业烟农培训
技术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另一重保障。“针对新型农业主体的技术推广,在每个环节都有烟技员一对一指导,遇到难题随时解决。”市局生产办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集中培训、田间示范等方式,年均培训职业烟农达2480人次,确保技术落地见效。
此外,利川市局以聚焦“谁来种”为重点,积极引导和培育两类“能人”。一是本土经验丰富的种烟能手,鼓励其扩大规模,在质和量上同步提升;二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走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路注入新鲜血液。
汪营镇四圣祠村的梁彪便是返乡创业的代表。38岁的他不仅种植80亩烟叶,还配套发展果林、蔬菜种植,打造“观光采摘园”,年收入节节攀升。这种“烟+N”多元经营模式在利川渐成风尚,许多烟农延伸产业链,种植大豆、蔬菜或养殖畜禽,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拓宽了增收渠道。
水果“观光采摘园”
据统计,目前利川烟叶种植5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395户,种植烟叶面积30130亩,占全市面积53.7%,带动和引领了产业持续增收、稳定、健康发展。
一片“金叶子”,正托起农民致富梦,也为乡村振兴写下鲜活注脚。“利川市局将继续优化服务,推动新型农业主体培育的进程,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利川市局负责人表示。(杨秀明覃永生)
责任编辑:赵家豪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