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民力焕新城,绘盛景向新生

2025-07-09 14:01:44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陶春燕

一座城市的焕新,非一日之功,非一己之力。它源于千万双手的共同托举,源于万千颗心的同频共振。在运河古韵与现代脉搏交织的聊城,“向新而生”不仅是一句嘹亮的口号,更是全体市民躬身实践的庄严承诺与磅礴力量,是每一个聊城人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智慧点亮未来的坚实足迹。它正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推动着聊城向着更美好的盛景阔步前行。

“口袋”装盛景

方寸之间见“新”意

今年以来,家住利民东路星光珺园的居民欣喜地发现,楼下那片不起眼的绿地悄然“变身”。崭新的儿童体育公园拔地而起,篮球场、儿童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一应俱全。如今,孩子下楼就能撒欢儿,大人抬脚就能锻炼,家门口焕然新生的“金角银边”,成了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活力源”。

城市,既是市民生活的家园,亦是精神栖居的乐园。它不仅需要高楼大厦的“钢筋铁骨”,更渴望诗情画意的“山水柔情”。口袋公园虽小,却是城市“向新而生”精神最鲜活、最可感的注脚,是“共筑城市盛景”宏大乐章中不可或缺的动人音符。今年上半年,聊城主城区巧妙织补城市空间,三处以运动健身为特色的口袋公园——滨河儿童友好体育公园、建设东路运动公园、新时代活力公园建成开放,将健康活力与邻里温情,深深融入市民“家门口”的生活圈。

口袋公园的蓬勃生长,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日常。

口袋公园的蓬勃生长,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日常,省却了远赴大型公园的奔波。尤其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开放空间,不仅为城市增添盎然绿意,更注入了蓬勃的活力与律动之美,使美丽的聊城焕发多元魅力。

位于东昌路与二干路东北侧的二干渠城市生态公园,花堤、翠堤主题景观沿渠东西两岸铺展,宛如一条四季流转、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廊”;位于光岳路财干路东南侧的黄河战略主题公园,集运动、休闲、亲子、娱乐于一体,全龄化设施随处可见,满足多元需求;位于建设路光岳路西南侧的鲁西崛起主题公园,以“曙光”为灵感,通过自然流转的螺旋光带,汇聚能量、迸发活力,打造出一方开放、时尚、充满朝气的城市街头活力空间……

立足儿童一米视角,高新区将口袋公园的新建重点放在学校、幼儿园周边,并大力改造现有公园,使其更安全、有趣、益智,贴合儿童天性与发展。目前,27座遍布社区、公园、广场的儿童友好公园已然建成。这些专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微乐园”,不仅充盈了童年欢笑,更是聊城市践行“儿童友好城市”、共筑美好家园的温暖见证。

每一处精心打造、用心维护的口袋公园,都在为城市播撒绿色的希望、创新的种子、和谐的因子。当万千“口袋”星光汇聚,必将照亮城市更加美好、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未来盛景。

科技赋能

鲁西沃野“新”丰景

在东昌府区闫寺街道辛王顺丰家庭农场的万亩麦田里,农场主王伟流转土地5000余亩,同时托管周边村民土地5000余亩,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粮王”。今年“三夏”,从6月1日启动收割到6月15日完成玉米播种,王伟仅用半个月便实现“颗粒归仓”与“新苗入土”的无缝衔接。为最大限度降低机损率,他专门联系了配备德国克拉斯收割机(割幅5米)的麦客,这台“钢铁巨兽”日均作业面积达300亩,不仅马力强劲、效率倍增,更以精细化秸秆粉碎技术显著提升出草质量。

三夏时节,收割机在王伟的麦田里进行作业。

“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核心路径。曾几何时,“三夏”是镰刀与汗水的交响,是人挑肩扛的艰辛图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当“新质生产力”成为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古老的农时便焕发出崭新的内涵。在聊城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三夏”时节,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脉动。

在聊城开发区蒋官屯街道桑海子村,肖长涛玉米试验田里的幼苗行列整齐、间距均匀,生机勃勃。“这亩多地提前播种,出苗率高、几乎无缺苗!”肖长涛满脸自豪,“潍坊的种粮大户都组团来取经,就为看我改造的播种机!”他口中的“明星农机”奥秘在于机身上加装的两个白色大水箱,它们如同“智慧储水大脑”,播种时,水溶肥溶液与种子、底肥精准同步入土,并能根据土壤墒情智能调节水量。这套“水肥种同播”系统去年试用便效果显著,今年小麦未收完,周边农户的预约订单就已纷至沓来。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夏管”,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享,聊城的金色麦田里,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牵引着人才、数据、装备、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高效集聚、深度融合,它不再仅仅是农时的轮回,更成为一扇透视农业未来图景的清晰窗口。中央一号文件的战略部署,正在聊城“三夏”的火热实践中,转化为因地制宜、要素奔涌的生动现实,勾勒出一幅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金色画卷。

古城塑新

“绣花行动”淬炼城市韧性

米市街,这条盘卧于聊城水上古城东关的百年老街,是运河商贸文明与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之前,年久失修的民居、老化的设施与流失的人气,让这片文化层积的街区渐失光彩。如今,一场精心修缮带来了新的烟火气,现在这里有着一间接着一间的小店,有种满鲜花的阳台,有乘凉晒太阳的老人,也有来打卡的年轻人……历史厚度与生活温度在此交融,让“灰空间”蜕变为城市微更新的鲜活样本。

古城区是聊城的灵魂所系,其更新牵动人心。修复并非简单复原旧貌,而是以“修旧如旧、活化利用”为圭臬,小心翼翼地拂去历史尘埃,让老建筑重焕光彩。那些曾日渐冷落的街巷,经精心规划与功能重塑,如今已注入创意工坊、特色书吧、非遗展示馆等新业态。古与今在此交融共生,历史肌理与现代气息和谐共鸣。

城市更新的温度,更体现在那些细微之处的精雕细琢。近年来,聊城市以“绣花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实施了主城区排水防涝工程,高标准整治污水管网病害292处,治理积水点5处,完成了2座大型雨水泵站建设,防汛排涝效能持续提升。完成路面修补3.6万平方米,调整更换花砖2.9万平方米,主城区平均亮灯率达到98%以上。开放共享望岳湖公园、徒骇河风景区四河头西段等28处公园绿地,共享面积330.4万平方米。全市所有公共机构、1932个居民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取得新突破。

曾经设施陈旧、管理无序的“老破小”社区,经过系统改造,加装了电梯,翻新了管网,安装了智能安防系统。智慧城管系统的应用,让城市治理如虎添翼,调度处置效率倍增。市民亦可化身“城市眼睛”,通过手机APP随手拍、及时报,真正成为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新”生于民

平凡“执笔人”共绘盛景

聊城的“新”与“生”,其最深沉的伟力与最深厚的根基,蕴藏于每一位普通市民的认同、参与和奉献之中。街头巷尾,那抹温暖的“志愿红”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风景线。一种崭新的“城市主人翁”精神正在水城大地蓬勃生长。

今年高考期间,当莘莘学子在考场奋笔疾书时,考场外有一群“神秘守护者”正上演着现实版《守护解放西》,他们就是聊城市志愿者警务协助联合会(“聊城志警”)召集茶叶协会、国学促进会、心理卫生协会、蓝天救援队、千锦律所等理事单位,组成的“高考护航天团”。他们将考生人数众多、周边环境复杂的聊城一中(老校区)、聊城三中等列为重点防护目标,部署优势力量,确保考试安保工作高效、有序、平稳运行。当警徽蓝与志愿红交织,当专业精度融入志愿温度,这道由城市共治力量写就的“平安方程式”,成为水城六月最动人的文明注脚。

元宵节期间,聊城志警成为“人型护栏”守护安全。

这并非聊城志警初试锋芒。今年元宵,当水上古城坠入星河灯海,万千游人流连忘返。汹涌人潮中,一道“人型护栏”尤为惹眼,他们臂膀相挽、默契接力,在摩肩接踵的关口辟出安全通道。那夜,古城的璀璨灯火与志愿者的灼灼初心交相辉映,在市民朋友圈刷屏的点赞声中,表现亮眼,好评不断。

在共筑盛景的征途上,每个聊城人都是执笔人,每个平凡日子都在为这幅画卷添彩增色。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正是驱动城市向新而生的不竭源泉。

此“新”,是城市容颜的蝶变,更是发展动能的澎湃转换;此“生”,是古老肌体的焕发,更是市民精神的蓬勃觉醒。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城市竞争如百舸争流,聊城,这座承载着深厚底蕴与未来希望的“江北水城”,深知唯有以“新”破局,方能赢得主动;唯有众“生”合力,方能铸就辉煌。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