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新章:两河明珠的文化觉醒

2025-07-09 14:01:27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国晓宁郝忠诚

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有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聊城。当清晨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拂过光岳楼那历经六百五十年风雨的木构飞檐,这座鲁西古城便在黄河与大运河波光粼粼的映照中缓缓苏醒。

作为中国唯一“两河交汇”的城市,聊城宛如一颗镶嵌在齐鲁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深流却又波澜壮阔的文化复兴,在历史与当代的交织中奏响一曲激昂的奋进乐章。

古建新生:六百五十载光岳楼的时代对话

“登楼见水,推窗望河,光岳楼是刻在聊城骨子里的文化密码。”这座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明代建筑,在2024年迎来了它650岁的生日。时光的长河悠悠流淌,光岳楼见证了聊城的兴衰荣辱,承载着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记忆。

光岳楼的活化是聊城文脉传承的一个生动缩影。聊城古城内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被6.3平方公里的东昌湖温柔环抱,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城相映”的独特奇观。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白墙黛瓦间藏着山东手造精品馆、汉服体验中心等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游客们身着曲裾深衣,悠然行走于青石板路,与推车卖藕粉的老居民擦肩而过,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古朴而又充满诗意的年代。

“古城不能只有标本式的建筑,更要有延续的生活。”文旅专家如此评价这种“微改造”哲学。聊城在古城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保留城市的历史肌理和生活气息,让古老的建筑不仅仅是供人参观的景点,更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古城充满了烟火气,也让游客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聊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光岳楼所代表的传统文化,聊城市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举办“光岳天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聊城光岳楼建成650周年庆祝活动,八方来客以楼为媒,共襄盛举,共品中华文化之深邃,感受文旅交融之壮美。同时,开展传统手工艺展示、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的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了光岳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为了确保光岳楼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聊城市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光岳楼的日常监测和维护,定期对建筑进行修缮和保养,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在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实现了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文旅新景:月季园里的“精致露营革命”

2025年五一期间聊城市旅游数据显示,全市抽样监测的2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4.98万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222.7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89%;累计营业收入7925.74万元。各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距离古城十五公里的九州洼月季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公园内的同心湖畔,正上演着一场现代休闲场景的革命——精致露营。绿白相间的帐篷群点缀在湖光山色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这些帐篷设施一应俱全,空调、独立卫浴、烧烤设备等应有尽有。营地负责人崔乐乐介绍说:“我们的露营地解决了传统露营如厕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让游客们能够享受到更加舒适、便捷的露营体验。”在这里,游客们无需为繁琐的露营装备而烦恼,只需带上自己的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就可以轻松开启一段美好的露营之旅。

夜幕降临时,游客周女士一家在帐篷前目睹了奇幻时刻。孩子在草坪上欢快地奔跑,笑声回荡在夜空中;大人则坐在帐篷里,吹着空调,享受着悠闲的时光。烧烤时,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水幕电影,这独特的体验让周女士不禁感叹:“这是市区露营的革命!”她口中的光影秀正是聊城夜间经济的创新尝试。湖面倒映着城堡剪影与望湖塔灯光,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文化剧场,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升月季园的旅游品质和吸引力,公园管理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例如,增加了更多的露营帐篷和娱乐设施,建设了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强了对园区环境的整治和管理,确保园区干净整洁、安全有序。

此外,为了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公园还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例如,举办月季文化节,展示各种珍稀月季品种,开展花卉科普讲座、花艺培训等活动,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的花卉知识。在节假日和周末,还会组织篝火晚会、露天音乐会等活动,为游客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惊喜。

商圈焕活:铁塔夜市的文脉商业密码

在明代隆兴寺铁塔脚下,一场商业变革悄然发生。曾经沉寂的铁塔商圈,如今因“运河大集”变身网红打卡地,成为聊城城市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25年春季市集上,魏氏熏鸡、端慕糕点等老字号与汉服文创摊并肩而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游客们手持“通关文牒”,在16个景点集章打卡,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集市。“盖章不只是游戏,更是深度文化体验。”文旅推广科负责人解释说。集齐印章可兑换桑黄茶、贡砖拓片等特产,这种富有创意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参与,半年内已有超300人完成挑战。

更引人注目的是商圈的夜经济布局。依托铁塔灯光秀打造的“星空书房”,成为年轻人夜间阅读新地标。在柔和的灯光下,年轻人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享受着宁静而又美好的时光。

为了推动铁塔商圈的持续发展,聊城市政府加大了对商圈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商圈的交通、卫生等条件。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丰富商圈的业态。同时,加强对商圈的管理和服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进一步挖掘铁塔商圈的文化内涵,聊城市还组织了相关的文化研究和传承工作。邀请专家学者对铁塔及周边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和挖掘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传说故事。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向游客和市民宣传铁塔商圈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为了提升铁塔商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商圈管理部门积极开展营销推广活动。利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平台,发布商圈的特色活动、美食推荐等信息,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的关注。同时,与周边景区、酒店等进行合作,推出联合促销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在未来的发展中,铁塔商圈将继续秉承“文化+商业”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大的商业集聚效应。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让铁塔商圈成为聊城城市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古今交响:两河文脉滋养城市灵魂

聊城的文化觉醒,根植于黄河与运河交融的独特基因。在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大河长歌·黄河文化展”首次全景展现了黄河改道六次穿越聊城的历史。展览策展人强调:“黄河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塑造聊城人精神特质的血脉。”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它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雄浑的力量,塑造了聊城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而大运河则是中国古代交通的大动脉,它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聊城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两河交汇,不仅为聊城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赋予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种精神正转化为发展动能。2023年济郑高铁的开通,让聊城从“运河时代”“铁路时代”跃进“高铁时代”。“铁路+文旅”战略下,高铁站直达古城旅游专线开通首年输送游客量增长65%。便捷的交通条件,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来到聊城,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文化认同。以“我家门前有条河”为品牌的原创歌曲MV网络播放量破千万,获山东省文化创新最高奖。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唱出了聊城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两河文化的自豪。它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提升了聊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聊城的历史文化。

站在艾山黄河卡口,浊浪滔滔的河道在此骤然收束,恰似聊城文旅发展的隐喻:历史长河的磅礴力量,需要当代智慧的疏导与转化。从光岳楼的数字重生到月季园的帐篷革命,从铁塔夜市的烟火到高铁站的人潮,聊城证明文化传承绝非固守陈迹,而是让千年文脉在时代语境中奔涌新声。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两河文化,聊城市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黄河、大运河沿线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的保护和修缮,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同时,开展相关的文化研究和整理工作,深入挖掘两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聊城将继续坚持以两河文化为引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两河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游体验。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让聊城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城市。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