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潮涌,奋楫争先,一座鲁西古城的现代跃迁

2025-07-09 14:00:22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陶春燕

大河奔流,古城新韵;承古开今,气象万千。

京杭运河的千年滋养,黄河文明的深厚馈赠,熔铸了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独特风骨。这颗镶嵌在鲁西平原、黄河臂弯里的璀璨明珠,这座根植于齐鲁沃土、因水而兴的千年古城,曾见证漕运繁华,承载文明交融,铭刻着历史的厚重荣光。

昂首步入机遇激荡、挑战交织的新征程,聊城,已不仅是运河故事里沉睡的章节。它敏锐感知时代脉搏,在产业转型的阵痛中淬炼新优势,于城乡建设的浪潮里重塑新风貌,从民生福祉的深耕下凝聚新力量,推动着一场深植于水韵基因的华丽蝶变,激荡起水城与时代交响的壮阔和鸣。一幅奋楫争先的崛起画卷,正在古韵新姿间磅礴展开。

动能澎湃聚强核

创新引擎赋新质

今年4月底,山东省轴承产业融链固链对接会暨第九届临清轴承、零配件及专用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再次将聊城推向了世界轴承产业的聚光灯下。

轴承产业,不仅是聊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更是临清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在烟店、潘庄、唐园三镇交汇处,一条长约8公里、宽约5公里的“轴承产业黄金走廊”已然成形,构建起全国独具特色的“全流程闭环”体系。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轴承专业市场——烟店轴承市场坐落于此,吸引了瑞典SKF、德国舍弗勒、日本NSK等国际巨头以及瓦轴、人本等国内领军企业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这里日均交易量近亿元,全年交易额超300亿元,约占全国轴承交易总量的10%,是当之无愧的产业“晴雨表”。依托这一优势,聊城正以“小轴承”撬动跨境出海的“大未来”,全力打造国内最大、世界知名的千亿级轴承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产业的坚实根基与多元动能,共同支撑起聊城经济的腾飞。铝电联产巨头信发集团,从传统铝电巨头向高端铝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转型,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能效领跑者;化工新材料领军者鲁西化工,以高端突破不断塑造新质生产力,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实现智能化管控和安全环保水平的显著提升;宠物食品龙头乖宝集团,从为国际品牌代工起家,到成功打造自有品牌“麦富迪”,成为中国宠物食品领军企业,从聊城走向全球,产品畅销海内外……

近年来,聊城紧扣改革创新关键环节,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深入实施“1285”工作体系,全力塑造“以改促进向新求质”改革创新品牌,推动产业提质转型,筑牢现代化强市根基。2024年,优质中小企业已由2022年底273家增长到829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上企业4.53和19.64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拉动聊城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动能澎湃,集群崛起,聊城经济振翅高飞,绘就多元产业交相辉映的壮阔图景。“两河明珠”正以势不可挡之姿,加速驶向现代化强市的辉煌彼岸。

沃野嬗变兴业态

产业兴旺绘丰景

聊城的发展,远不止于“硬核”制造的轰鸣。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软实力”同样绽放出夺目光彩。

6月1日,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盛宴,将“两河明珠”聊城的“高唐锦鲤”带到了“动漫之都”杭州的国际动漫节舞台。以“文化+艺术+科技”的创新融合,这场发布会不仅连接了两座千年水城,更搭建起传统文化拥抱数字经济的桥梁,成为向世界讲述东方故事的创新实践。其背后,是聊城市全国领先的锦鲤产业集群支撑:高唐县拥有养殖基地8000余亩,年繁育苗种3亿尾,年产优质锦鲤1000万尾,年产值突破10亿元,“中国锦鲤看山东,山东锦鲤属高唐”的盛誉,正是产业实力的最佳注脚。

作为农业大市,聊城深谙品牌与科技的力量。整合莘县蔬菜、冠县鸭梨、东阿阿胶、高唐锦鲤等全市优质农产品资源,聚力打造“聊·胜一筹”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并依托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显著提升了聊城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夏天,“中国香瓜之乡”莘县燕店镇的创新品种“燕店二号”香瓜惊艳上市。这款接受了全国200余位行业专家和采购商品鉴并获一致好评的品种,市场供不应求,并创新采用了全国首创的“点单式区域代理种植模式”。从最初的“人体催芽”到现代化的“工厂育苗”,再到突破性的“一年三茬”种植技术革新,莘县香瓜产业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如今,已构建起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培育出300多个优质品种。作为全国最大的香瓜集散地,燕店镇香瓜年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量突破3.5亿斤,产值超15亿元。这一系列创新实践,正推动莘县香瓜产业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俏”的历史性跨越。

文化赋能,品牌增值,科技兴农——聊城“软实力”的精彩绽放,绝非孤芳自赏。它正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为产业注入人文温度,为农产品插上品牌翅膀,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生机,为高质量发展开辟出充满生机的“新赛道”。

幸福温度润全城

文明新貌谱新篇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授予202个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聊城光荣上榜。在这场万众一心、全民参与的创城征程中,聊城以矢志不渝的决心奋力攀登,用“绣花功夫”精耕细作,终将这块代表城市最高荣誉的“金字招牌”揽入怀中。

近年来,聊城见缝插绿,精心打造众多“口袋公园”。这些精巧的绿色空间,如明珠般散落街巷,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休闲、健身、社交场所,成为承载“微幸福”的家门口乐园。与此同时,东昌湖水清岸绿工程成效卓著,碧波重现;古城墙、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历史瑰宝在保护修缮中焕发新生;环湖绿道蜿蜒、灯光璀璨、设施完善,共同织就了一幅生态、文化、休闲交融的“城市会客厅”美丽画卷。

情牵“一老一小”,聚力托举幸福。聊城市聚焦养老需求,加快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服务体系,精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期盼,持续提升晚年生活品质。其中,因地制宜推进的“幸福食堂”暖心工程成效斐然,已建成400余处,服务超500万人次。同步聚焦儿童成长,特别是特殊群体,倾力优化保障服务,推动儿童福利从“物质+服务”的保生存基础,向“精神+生活”的促发展新篇深化拓展,用心用情用力呵护祖国未来健康成长。

民生的厚度,衡量着城市的高度。漫步今日聊城,民生改善的画卷与水城风韵交相辉映。东昌湖碧波荡漾,映照着环湖绿道上市民的笑脸;焕新的街巷里弄,流淌着便捷与活力的新“水系”;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医院、学校,托举起千家万户的希望与未来……物质丰裕与精神富足相得益彰,让“江北水城”的幸福底色愈发醇厚,为城市的永续发展注入最深沉的凝聚力。

枢纽通衢联八方

能级跃升通未来

宽阔平坦的聊城大外环路,已成为城市跃升的强劲引擎。这条全长121.057公里、串联茌平区、东昌府区、开发区、高新区、旅游度假区,惠及17个乡镇164个村的交通“新动脉”,自通车以来车流显著攀升,有力促进了城乡深度融合,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夯实了根基。

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市县一体、提升城市品质,纵深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中心集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构筑协调均衡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交通动脉畅通,发展格局重塑。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聊城昂首迈入“高铁时代”。飞驰的列车,极大缩短了与济南、郑州等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更如同注入一剂强心针,为聊城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打开了高速通道。从开通初期的16趟客车,到2024年四季度调图后开行办客列车57趟,聊城西站日益繁忙的车次,带动释放着更多的“高铁红利”。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聊城将提升城市能级作为核心战略任务,秉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理念,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主动服务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抢抓茌平、东阿纳入济南都市圈的重大机遇,在区域协同融通上提质增效,深化资源共享,加速城市更新步伐,乘势而上,聚势赋能,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内外兼修,软硬并举,聊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区域竞合中抢占先机、共享资源、汇聚动能,努力实现城市能级的精彩跃升,一座更具承载力、辐射力、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正在鲁西大地加速崛起。

古老的运河畔,崛起的不仅是如画的风景,更是拔节生长的现代化厂房和创新园区;平静的东昌湖面,倒映的不再仅是亭台楼阁,更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天际线和充满活力的生活图景。从依赖“水”的馈赠,到善用“水”的智慧,再到激发“水”的活力,聊城,正以弄潮儿的姿态,在时代大潮中破浪前行。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