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李修平近照罕见曝光,退休后状态很好,与屏幕前判若两人!

2025-07-08 20:19:00柳岸人家里柳青K

我翻着手机里刷到的聚会视频,手指在屏幕上停了三秒——镜头里那个穿着浅蓝衬衫、头发利索盘在脑后,正笑着和旁边人碰杯的女士,真的是当年天天在《新闻联播》里端庄播报的李修平吗?

记忆里的她总坐在主播台后,齐肩短发一丝不乱,说话像山涧清泉般稳当。可眼前这人,腰板直得像棵小白杨,皮肤透亮得能反光,连笑起来眼角的细纹都带着股子舒展劲儿。评论区炸了锅:"这哪是62岁?说是50岁都有人信!""当年坐屏幕里的国脸,退休倒活成了人间富贵花?"要说央视那些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国脸",李修平绝对算一个。从1989年坐上《新闻联播》主播台,到2015年退休,她整整说了26年"观众朋友晚上好"。圈里人都知道,这岗位容不得半点差池——当年她师傅就跟她说:"播音台是国家的门面,你说的每个字都得过脑子。"她倒也争气,从业26年零失误,连台里老领导都夸:"小李这稳当劲儿,比机器还靠谱。"

可这么个"零失误"的主播,退休后咋就像换了个人?我专门扒拉了下她最近的动态。上个月央视主持人北广校友聚会,她穿着件豆绿色针织衫,站在一众熟人里格外显眼。黄薇(《夕阳红》主持人)在旁边拽她袖子:"修平姐,你这状态比我们这些当学生的还精神!"张蕾(《欢乐中国行》主持人)举着手机拍她:"姐,您这短发显高啊,我都得仰着头跟您说话。"

仔细看视频才发现,她个子比想象中高不少。旁边一米七五的张泽群站她身边,居然只到她耳朵尖。有眼尖的网友翻出她早年主持的照片对比:"以前坐主播台看不出,这站起来才知道,人家当年就是隐藏的大高个!"更绝的是她的身材——没有一丝赘肉,腰臀线条比很多年轻姑娘还利落。评论区有人酸:"肯定是退休了不用熬夜,养出来的好状态。"可我想说,哪有这么简单?

时间得倒回1983年。那会儿李修平刚从北京广播学院(现在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她家是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从小就给她灌输"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可谁能想到,这个从小成绩拔尖的姑娘,考大学竟考了三次。

第一次高考,她数学考砸了,差着分数线十几分;第二次复读,她每天天不亮就去教室占座,冬天手冻得握不住笔,就揣着暖水袋写卷子,结果体检时查出轻度神经衰弱,发挥失常;第三次高考前,

她在日记本上写:"这是最后的机会,要是再不成,我就去工厂当工人。"结果这一搏,真让她考上了北广——要知道,那会儿全国播音专业每年就招几十个人,她可是从西北杀出来的"黑马"。

大学四年,她没逛过一次北京城。图书馆、练声室、宿舍三点一线,连同学都笑她"活得像个机器人"。毕业分配时,她本来能留在北京,可听说甘肃台缺播音员,她主动申请去了大西北。"那时候就想着,先扎根基层,积累点经验再说。"后来她在采访里回忆。

在甘肃的日子,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练声,冬天对着结霜的窗户念稿子,夏天抱着暖水袋防咽炎。有次下大雨,她为了录一条关于农民丰收的新闻,在泥地里摔了三跤,稿子还是完好无损。就凭这股子拼劲儿,她三年就从普通播音员升到了主播台。

可事业顺了,婚姻却出了岔子。26岁那年,经人介绍她认识了范宇——同是工程师,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两人聊文学、谈理想,处了大半年就领了证。那时候她觉得,日子就该这样稳稳当当过下去:早上一起挤公交上班,晚上回家煮碗热汤面,周末去公园遛弯儿。

转折出现在1992年。甘肃台要推荐优秀主持人去央视学习,李修平作为台里重点培养对象,被选中了。她想着"就半年,学完就回来",可这一去,

就成了两地分居。那时候没有高铁,坐火车从兰州到北京得20多个小时;电话费贵得吓人,打长途一分钟要一块多,她舍不得,只能攒着周末通电话。

范宇是典型的理工男,觉得"事业为重",可日子久了,他也扛不住。有次李修平在电话里哭:"我昨天做梦,梦见咱闺女管我要爸爸。"他沉默半天,说:"要不...就算了吧。"1994年,两人和平离婚,没闹财产纠纷,没争孩子(那时她还没要孩子),就像当初结婚时那样干脆。

分开后,李修平把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1998年,她终于等来了机会——央视要调她过去常驻。报到那天,她站在《新闻联播》的演播厅里,看着墙上"国家形象"四个大字,手心全是汗。师傅拍着她肩膀:"别怕,你练了这么多年,该亮亮相了。"

这一亮相,就是26年。她播过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也播过普通人的家长里短。有次播抗洪救灾的报道,她看着镜头里的洪水吞没村庄,声音直发抖,可播完后才发现,自己攥着稿纸的手早把纸角都捏破了。"那时候就想,观众在电视前看着我们,我们就得给他们力量。"她后来在讲座里说。

事业顺了,感情却再次空白。直到42岁那年,她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了张春贤——当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后来官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两人第一次见面,聊的是《新闻联播》里的民生新闻,张春贤说:"你播的那条关于农民工讨薪的报道,我让秘书整理了材料,第二天就批给相关部门了。"李修平愣了下,笑着说:"您这观众当得够认真。"

一来二去,两人熟络了。张春贤欣赏她的稳重,她佩服他的格局。那时候李修平已经42岁,张春贤大她8岁,可谁都没提"孩子"的事儿。"我问他想要孩子吗,他说:\'你把新闻播得那么好,已经是最好的作品了。\'"李修平在自传里写道。

婚后他们过得特别"松弛"。张春贤工作忙,她就自己做饭、遛弯儿;她值夜班,他就下了班给她带碗热粥。两人没要孩子,却把侄子侄女当亲生儿女疼。侄女结婚时,她在婚礼上哭成泪人:"我这当姑姑的,虽然没生养,但你们的喜酒,我一定喝。"

2015年退休那天,她把工牌擦得锃亮,放进抽屉最深处。张春贤说:"以后咱们的日子,就剩俩字儿——舒服。"于是两人开始了"退休旅行团"模式:春天去云南看花,夏天去青岛吃海鲜,秋天去新疆摘葡萄,冬天去海南晒太阳。有次在厦门,碰到老同事张宏民,张宏民拍着她肚子笑:"修平,你这小日子过得,连皱纹都懒得长。"现在再看聚会视频里的她,哪是"美到认不出"?分明是把岁月活成了礼物。她皮肤好,不是靠天生的底子,是退休后坚持每天敷面膜;她身材好,不是靠节食,是每天早上雷打不动打太极;她精神好,不是靠运气,是这么多年从来没停止过学习——她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学习APP,从书法到心理学,啥都学。

前几天刷到她和张春贤的视频,两人坐在院子里喝茶,张春贤指着花说:"这朵开得好。"她笑着接话:"像不像你当年批文件的样子?"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脸上,我突然明白:所谓"岁月不败美人",从来不是说时间不会在脸上留痕迹,而是时间会帮我们过滤掉那些不必要的焦虑,留下最珍贵的东西——热爱、从容、还有被爱滋养的底气。

想起前几天和张泉灵聊天,她说自己现在每天要染三次头发,"年纪大了,白头发长得快"。可李修平呢?她从来没为白发焦虑过。在她看来,"白头发怎么了?那是岁月给的勋章。"就像她常说的:"人生哪有什么完美剧本?有遗憾,有错过,但只要你活得舒展,怎么都是赢。"

现在再看当年的高考三次、婚姻失败、无儿无女,哪是什么挫折?分明是她人生的"筛选器"——筛掉了急躁,留下了从容;筛掉了将就,留下了珍惜;筛掉了世俗的标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活法。

所以啊,别再羡慕那些"冻龄"的女明星了。真正的美人,从来不是靠玻尿酸和滤镜撑起来的。是经历过风雨还能笑着面对的豁达,是看透生活真相依然热爱它的勇气,是把每一个当下都过成诗的能力。

就像李修平,她现在的生活,不就是最好的"抗衰秘诀"吗?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