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路坑坑洼洼,大货车一过就像在打鼓,‘咚咚咚’声此起彼伏,灰尘也很大。现在,路面平整了、噪音少了,灰尘也少了很多。”在国道324线南安水头段经营便利店的李阿姨,指着门前黝黑平整的路面笑得眉眼弯弯。这条日均承载1.3万辆车流、重型货车占比超40%的交通动脉,如今正以“畅安舒美”的新姿态,诉说着泉州公路人“靶向治路”的匠心故事。
科技赋能:给道路穿上“防压甲”
在南安水头镇的红绿灯路口,一项创新工艺正刷新着公路养护的“福建纪录”。面对重型货车碾压造成的深车辙顽疾,泉州公路人打出精准“组合拳”:4个高频制动路口采用高粘高弹沥青混凝土,1处严重病害点创新应用黑色水泥(掺入氧化铁的特种混凝土),而重度病害路段则引入全省首例灌注式半柔性沥青新材料——通过向沥青中注入刚性高性能浆液填补混合料空隙,形成“刚柔并济”的复合结构,大幅增强路面抗压性能。
“这就像给道路穿上了防压铠甲。”南安公路分中心项目负责人形象比喻,“这种灌注式半柔性沥青混凝土新材料,能显著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打破‘年年修、年年坏’的恶性循环,同时提升驾驶舒适度。”
对症下药、分类施策,泉州公路人以“猛药去疴”的决心靶向攻坚,成功将养护“痛点”转化为品质“亮点”。
全域焕新:从“通行线”到“风景线”
在国道324线水头路段,约6000米绿化带新建成型,1000米排水沟完成修整,小盈岭段更精心打造了93米长的艺术墙绘,成为道路沿线一道靓丽风景线。这场整治行动不仅让昔日乱象蜕变为葱茏绿廊,将安全隐患点改造为坚实“防护带”,更让路容路貌与“中国石材城”的产业气质形成呼应、相得益彰。市公路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整治才是长远之计,我们始终注重生态与安全的融合,不仅要确保道路畅通有序,更要实现路域环境的美观优质。”
产业脉动:公路经济带的“加速键”
在国道358线安溪段的梅占茶园内,茶农张师傅边干活边感慨:“我们茶园就在路边,现在路面平整了,茶叶运输时又快又稳,有时候到工厂时芽头还带着晨露呢!”无独有偶,省道507线安溪改造的次差路所在区域也是黄金桂的主要产区,如今,平坦宽阔的公路同样让茶商们笑逐颜开。
国道358线、324线晋江改造路段沿路分布不少物流园、产业园,在晋江磁灶镇,公司老板们正体验着“政通人和,路通业兴”的新定义,改造后的国道358线、324线晋江段通行顺畅,运输效率更高,物流成本同步降低了,无论是司机还是老板,提及改造行动都赞不绝口。
从“出行痛点”到“发展支点”,泉州公路人用近400公里的路面改造、5座危桥的涅槃重生、2200公里交安设施的智慧升级、42公里的防灾工程建设、75公里次差路的动态消除等,编织出“畅安舒美优”的现代化公路网。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国道358线的沥青路面上,那泛着金属光泽的面层,正像一条黑色的绸缎,串联起侨乡百姓的幸福期盼,也为泉州高质量发展铺就着无限可能的“加速带”。(张卉、黄紫虹)【责任编辑:胡俊】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