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单姗通讯员刘刚张宏伟潍坊报道
“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有韧性更安全,让城市‘平’时正常运行、‘急’时安全可控?”近年来,山东潍坊市坊子区坚持以“平战结合、科技赋能、全域联动”为核心,创新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全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为城市安全治理注入了新的智慧动能。
“‘全域应急管理体系’是一种全灾种统筹应对、全过程统一管理、全天候积极防范、全力量有效协调的应急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应急管理中部门分割、区域孤立的局面。它从全局视角出发,通过全面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实现了精准预警、科学决策,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作战处置效率,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应急治理共同体。”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该技术借助多种数字化手段实现灾害防控,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灾害隐患点,靠卫星遥感全天候监控地形变化,通过数字孪生构建流域三维模型模拟灾害,利用5G保障应急通信高效传输数据,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整合分析多源信息,为现场指挥和数据传输提供支持。
截至目前,全域应急管理体系已初见成效,应急预案制修订、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协同高效工作格局基本形成,350余次应急处置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三级信息员排查、整改隐患2300余处,2.1万件应急物资实现“可视化调度”,基层培训与宣传覆盖超万人,形成“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全方位治理格局。
同时,该区构建全域覆盖的应急指挥网络,将全区划分为8个应急管理单元,每个单元配备智能终端设备,打破了传统应急管理的层级壁垒,构建起“区级统筹—单元联动—末端响应”的三级体系,实现了指挥指令直达一线。自体系运行以来,已保障350余次应急指挥调度,信息传递效率提升60%。配备单兵、布控球、无人机等设备保证现场音视频传输效能,完成卫星电话测试5次、370MHz对讲机测试2次,全国突发事件综合应急业务系统点名调度等30余次顺利圆满。指挥中心实现政务外网、指挥信息网、370MHz窄带网与卫星通信网的“四网融合”,应急指挥准确性和时效性显著提升。
为提升应急处置实战能力,该区还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成4处地震烈度检测网,2处地震预警终端;组建584人的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设立25处应急避难场所,整合200余类救灾数据实现物资动态管理。依托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常态化开展无人机操作、水上救援、火灾扑救等实战演练,并通过会议协同、现场融合等手段,实时组网接入镇街、部门等指挥调度系统,传输演练脚本,无人机、布控球等视频信号,保持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业务部门三级联防联动,实现了交通、气象、水利、市政、森林防火等实时监测预警,联防联控能力大幅提升。今年以来,该区先后累计开展县级层面应急演练16次,拉动队伍80次,4500余人次参加演练。
“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警’,本质是治理逻辑的数字化转型。”坊子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明君表示,未来他们将着力在依托人工智能深化风险预判上下足功夫,全面推动应急管理向“智慧前瞻”升级,实现应急管理的全方位、全链条覆盖,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