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单2导师阵容被嘲降级?郭麒麟独撑场面,其他导师遭质疑

2025-07-07 16:18:34盲盒分镜师

最近,不少喜欢看脱口秀的朋友们估计都刷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喜剧之王单口季2》官宣了新一季的嘉宾阵容。

按理说,自己喜欢的节目回归,本该是件高兴事,可这次名单一出来,网上却是一片议论纷纷,很多第一季的老观众心里都犯起了嘀咕,感觉这第二季的阵容,好像跟去年比起来,差了那么点意思,甚至有人直接用了“降级”这个词来形容。

去年节目播出的时候,反响相当不错,算是给国内的单口喜剧综艺开了个好头,怎么到了第二季,这阵仗反而有点缩水了呢?

这到底是节目组的策略变了,还是咱们国内的喜剧人才不够用了?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事。

首先得看变化不小的“气氛组”,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导师或者领笑员。

这个位置上的人,可不单单是坐在那儿拍手笑的,他们的点评、他们的反应,直接关系到整个节目的调性和专业度,也影响着电视机前咱们的观看体验。

第一季的时候,这个组合可以说是相当有看头。

郭麒麟、吴镇宇、杨天真,后来还加了个罗永浩,这四个人凑在一起,化学反应特别奇妙。

郭麒麟的存在,绝对是第一季的定海神针。

很多人说他是郭德纲的儿子,有家学渊源,这话不假,他对喜剧的理解,那种节奏感和包袱的运用,确实是耳濡目染练出来的。

但更重要的是,他特别懂现在年轻人的幽默,也能欣赏各种新潮的喜剧形式。

他的点评,总能说到点子上,既能点出选手的问题,又不会让人觉得尴尬,还能顺带抖个包袱,让场子热起来。

他一个人,就像是把一个段子手的幽默感和一个资深喜剧人的专业度结合起来了,所以他第二季能继续留下来,对很多观众来说,是最大的好消息。

杨天真呢,虽然有些观众觉得她说话太像老板,总想给人上课,跟喜剧节目的轻松氛围有点不搭。

但是换个角度想,她代表的是市场的眼光。

一个脱口秀演员,光有好段子还不行,还得知道怎么把自己“卖”出去,怎么建立个人品牌。

杨天真的存在,就是从一个非常现实和商业的角度,去给选手们提一些职业规划上的建议。

这对那些想把脱口秀当成事业来做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是很有用的。

可到了第二季,吴镇宇大哥的位置,换成了导演大鹏。

从资历上看,大鹏跟喜剧的关系那可太深了。

他早年做的《大鹏嘚吧嘚》,算是国内最早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之一,后来拍的电影也都是喜剧类型。

按理说,他来当这个导师,专业上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观众的担心在于,大鹏这些年当了导演之后,给人的感觉越来越严肃,身上好像多了点“创作的包袱”。

大家怕他会把一个轻松的综艺节目,变成一个选演员的面试现场,少了第一季吴镇宇那种出其不意的“神经刀”感觉。

吴镇宇一个演惯了黑帮大哥的影帝,在节目里却总是流露出一种天真又搞怪的反差萌,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看点。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大家对大鹏的刻板印象,说不定他在节目里能展现出不为人知的一面。

而且他作为导演,没准真能看上哪个有潜力的选手,给人家一个演电影的机会,这对选手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果说气氛组的变化还能让人接受,那“老友团”的变动,可就让很多老粉觉得有点失落了。

先说主持人,从演员蒋龙换成了脱口秀演员庞博。

这一点,大多数人是认可的。

蒋龙上一季的主持,说实话有点紧张和生涩,而庞博是这个行业里的老人了,自己就是顶尖的脱口秀演员,他来主持,跟选手们更能聊到一块去,也能更好地把握节目的节奏,这算是一个明显的升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庞博去当主持了,那上一季由他、周奇墨、王建国和杨笠组成的“四大天王”级别老友团,就直接散了。

取而代之的,是上一季的冠亚军选手,付航和小鹿。

咱们平心而论,从“排面”上来看,这确实是降了一截。

周奇墨、王建国、杨笠,这几位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们,都得承认他们在脱口秀行业里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坐在那儿,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几大门派掌门,是新人们需要仰望和挑战的目标,也给节目带来了足够的看点和话题度。

现在换成了付航和小鹿,感觉节目的策略就变了。

他们是这个舞台上走出来的成功者,是“学长学姐”。

节目组的意思,可能不再是让新人去挑战权威,而是想用他俩的成功来激励后来的选手,告诉大家“看,只要你在这个舞台上表现好,你就能像他们一样”。

这种模式,虽然更温情,更有传承的意味,但确实少了些火药味和“神仙打架”的刺激感。

而且,老友从四个人变成两个人,大家也担心,节目的内容会不会因此变得单薄,笑点会不会也打了折扣。

还有一个小插曲,也反映了观众们复杂的心情。

就是在小鹿官宣加盟的时候,她在社交媒体上圈了一下杨迪,结果这个举动立马上了热搜。

当时很多观众心里一凉,心想,难道杨迪要来当常驻嘉宾?

倒不是说杨迪不好,他确实很搞笑,综艺感也很强,但他的幽默风格和脱口秀这种需要精心打磨文本、强调个人表达的喜剧形式,还是有区别的。

大家怕他那种非常外放和快速反应的综艺模式,会冲淡了《喜单》原本那种更注重内容和思考的氛围。

还好后来发现只是朋友间的玩笑,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说到底,观众们对《喜单2》阵容的讨论和担忧,其实是源于对这个节目的喜爱和期待。

在如今国内喜剧综艺遍地开花,各大平台都在争抢优秀喜剧人才的大环境下,一个节目的嘉宾阵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起点。

大家怀念第一季,不仅仅是怀念那几个人,更是怀念那个高手云集、火花四溅的创作氛围。

面对一个看起来更加“经济实惠”的新阵容,观众有失落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节目的核心,终究还是那些站在舞台上,拿着麦克风努力逗我们笑的选手们。

或许,新的导师和老友组合,能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更适合新人成长的氛围也说不定。

节目到底好不好看,还得等播出之后,让选手们的段子来说话。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