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路观察+|唤醒一条街,背后藏着“一座城”

2025-07-05 17:17:44中国吉林网

7月5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开街即红,一时间游客如织、热闹非凡。

“太惊艳了,真是不虚此行。”

“你到社交媒体上瞅瞅,新民大街刷屏了。”

“焕发新活力、又不失韵味,妥妥长春新地标。”

……

你一言,我一语。从游客“密集”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了新民大街“修旧赋新”后的满满活力值。

新民大街开街,为何瞬间走红?这背后驱动力是什么?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新民大街的此番更新背后,是有现实需要和时代诉求的。

长春新民大街,一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这条北起解放大路,南至新民广场,全长1445米的街道,曾在2012年6月荣获全国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殊荣。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街道的基础设施与环境风貌渐渐无法适应现代都市的飞速发展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这也是去年,新民大街被提升至省、市两级的重点城市更新项目的重要原因。

今年2月,长春市正式启动了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提升工作,旨在打造一处独具长春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地标。

新民大街的改造提升工程涵盖方方面面。

比如,拆围透绿,重构城市客厅;展陈再造,上线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亮化添彩,吉塔光影织梦点亮城市夜空;等等,都是本轮改造的点睛之笔。

一条历史名街的改造,能带来多少惊喜?长春新民大街的答案是:不只是“历史可读”,而是“城市可游”。

换句话说,新民大街的开街,是长春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跨越。

行走在新民大街上,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的同时,商业业态迭代、公共空间实现再造,也放大了“长春,就是长春”时代内涵。

这条街上,吴彦祖咖啡、言几又书店、宋洋美术馆等29个特色品牌入驻,瞬间变身“打卡点”“网红店”,全新商业业态的植入,实现城市记忆的延续和文化的再生。

新民大街不仅仅是一条街,它更是一条中轴线。

于长春而言,其追求的绝非是一条街的“流量”,而是联动大棋局。

新民大街,与两端的红旗街商圈和桂林路商圈无缝衔接后,也催生化学反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知名商场明确表示,新民大街的升级给商场带来人气涌动和沸腾的商机。

唤醒“一条街”,其实还藏着“一座城”。

作为城市文旅新地标,新民大街串联起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历史地标,构成了城市核心区;向东形成以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为中心的生态文化之旅;向西形成以长影旧址博物馆等为载体的产业文化之旅。同时,伊通河55公里滨水绿道等构成的城市滨水景观带,与新民大街共同绘就长春“一心一带两翼”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总体格局。

此外,长春上线运营“春城漫游”观光巴士,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和伪满皇宫博物院为起点和终点,让移动车厢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流动舞台。

若从经济视角审视,新民大街的更新与周边商业、景点实现串联,关联产业形成集群效应亦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对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是前提,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

城市更新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建筑拆与建、空间调与换,而是在于持续激发城市生命力和创新力。

如何将历史文化街区激活?怎样从“保护”到“活化”中找寻破局之道?

长春新民大街,进行了有益尝试,也带来了珍贵启示:历史街区改造,不仅是对旧貌的重塑,更是对历史的延续与升华,是对城市生命力的重新激活。

老的是街区,新的是玩法。

烟火人间,市井繁华。走进一条街,品味一处景,打开一座城。以点带面塑造城市竞争力,长春这波操作有“面子”更有“里子”!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栾喜良

摄影罗浩李煦蒋盛松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