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影像 | 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镜头里的10年

2025-07-04 23:18:06当代先锋网

《历史丰碑——海龙屯》2013年5月12日申家信摄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娄山关的隘口,三十六步天梯的石阶上便镀满了700年的光阴。

10年前的7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槌声在德国波恩响起,从此“中国土司遗址”的金色徽标,便永远镌刻在这座雄踞黔北的军事城堡额前。

《历史的遗迹——新发现明代新王宫》2013年5月12日申家信摄

海龙屯遗址位于汇川区的龙岩山巅,该遗址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

《新王宫发掘现场》2013年彭浩摄

《工作人员张科正在整理出土的瓷器瓷片》2014年彭浩摄

2015年7月4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组成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

《海龙屯二道关》2015年胡志刚摄

作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好的古军事建筑遗迹之一,海龙屯展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

《李飞和考古队员在新王宫发掘现场》2013年彭浩摄

海龙屯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2012年3月,时任贵州省考古所副所长李飞担任海龙屯考古队领队,主持海龙屯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13年间,共出土重要文物1.5万余件(不含动植物遗存)。

《夜色飞龙关遗址》2014年彭浩摄

10年间,从飞龙关危岩体的加固到海潮寺的精湛修缮,一项项关键工程精准落地。2025年,新王宫遗址砖石防风化保护、窑址保护展示等工程接续推进。

《海龙屯新王宫旧貌》王江摄

那些曾隐没在荒草中的古道,如今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

《铁柱关》2021年罗艳摄

《三十六步天梯》

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贵州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日常巡查和项目支持,通过完善《海龙屯文物安全巡查制度》等精细化制度,构建“人防+技防”监测网络,完成10余个本体保护修缮项目,海龙屯考古屡获国际国内大奖,海潮寺修缮获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夕阳海龙屯》刘太华摄

10年光阴流转,这座承载着中国西南地区土司文化记忆的军事城堡遗址,从申遗成功的荣光到精心守护的实践,正经历着一场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当代焕发生机的蜕变,走出了一条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发展道路。

《悬崖上的朝天关》刘太华戴诗义摄

以影像见证历史变迁。7月4日,以“光酝万象·岁月帧藏——君子观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届遵义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在海龙屯土司小镇、传奇星空营地和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开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申遗十周年摄影作品专题展”等在内的15个主题展览,紧扣海龙屯历史文化和遵义地域特色,从多维度全方位展现遵义独特风貌,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相康吴蔚

图/遵义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组委会

编辑/王子琪

二审/陈江南

三审/黄蔚陈曦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