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邻”变“睦邻”,兖州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绘就新图景

2025-07-04 18:00:21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褚思雨通讯员马长勇

社区治,则城市安;民心聚,则百业兴。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济宁市兖州区紧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主线,持续深化“睦邻党建”品牌建设,以居民自治激活源头活水、以多元共治凝聚协同合力、以数字智治赋能精细服务,构建起党建引领、邻里互助、智慧赋能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城市社区“陌邻”变“睦邻”“小区”变“家园”,让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成色更足、温度更高。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基层治理的核心在居民,活力也在居民。兖州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居民自治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具活力、更富温度。

年初,龙桥街道如意里社区的居民们就过了一把“当家做主”的瘾。面对“充电桩不够用”和“室内公共娱乐场所短缺”这两大难题,社区连续召开两场议事会。议事会上,社区、物业和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协商,最终敲定了满意的解决方案。如今,456个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口投入使用,居民们期待的室内公共娱乐场所也选好了地址。

“我们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议、决、办、评。”如意里社区党委书记张国强介绍,社区推出的“苑里说事”协商议事模式,搭配“整合—处理(上报)—反馈”的三步工作法,网格员将居民的“智、声、忧”整理形成书面档案,力争让问题不出小区就能解决,真正实现了社区事务居民做主、居民出力、居民受益。

在鼓楼街道刘岗社区,“楼宇管家”“街巷管家”“红色管家”“生活管家”四类队伍协同发力,“红色业委会”积极履职。在党组织的带动下、党员的示范引领下,小区居民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再到“主动干”,业主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有了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

与此同时,兖州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与居民自治深度融合,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年纪大了,出门一趟不方便,志愿者就来家里为我们量血压,这种服务真是好。”龙桥街道府佑社区开展的专心一益·孝老爱亲“长青藤计划”志愿服务活动,让72岁的居民马桦很是高兴。

为使志愿服务更加精细化、便民化,兖州区健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党员、楼组长、网格员等力量,组建275支不同服务内容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的触角深入拓展到扶弱助残、为老育幼、教育科技、卫生环保、法治宣传、社区治理等领域,实现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打造了以“窗帘之约”“三三探访”“红帽一刻钟”“睦邻大集”等为代表的贴近群众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让邻里之间的情谊越来越浓。

党建聚合多元力量

构建共治共享“共同体”

基层治理千条线,多元协同是关键。兖州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聚合效应,创新实施“幸福合伙人”计划,深化“红色物业”建设,探索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打造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睦邻服务共同体。

“别着急,咱们‘幸福合伙人’里有专业疏通下水道的师傅,马上安排师傅上门!”在酒仙桥街道东苑社区,网格员接到居民家中下水道堵塞的求助后,迅速通过“幸福合伙人”机制,联动物业与专业疏通人员,一场可能引发邻里纠纷的危机在多方协作下快速化解。

这是兖州区推行“幸福合伙人”计划的生动缩影。该区通过探索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以“空间换资源”,聚合能人巧匠、社群组织、商企联盟等多方力量,通过“公益+低偿+市场”的形式加入到社区治理队伍中,共建共享居民自己的幸福家园。

老旧小区治理曾是基层治理的“老大难”。在鼓楼街道北关社区,面对物业费收缴难、物业退出管理的困境,兖州区创新推行社区党委领办“公益物业”模式。社区副书记担任公司法人,聘请专业人员担任物业经理,同时吸纳社区“两委”、党员代表兼任管理岗位,实现社区、小区党组织与物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按照“突出公益、诚信积分、低偿服务、功能专业”原则,北关社区成立物业公司,推行“小区管家”自治队伍,以“诚信积分+低偿服务”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以前管理混乱,现在环境好、收费合理,住着舒心多了!”鼓楼街道北关社区居民王琦的真切感受,正是兖州区多元共治成效的有力见证。

为持续擦亮“端信兖州红色物业”品牌,兖州区不断完善“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共治机制,推动39个社区、152名“两委”成员与物业企业负责人交叉任职。实行“红管家”“红帮办”服务,常态化开展“社区书记+物业经理接待日”活动,主动收集化解业主诉求。

在酒仙桥街道邓家窑社区,张玉阁带动成立“小蜜蜂义工团”;万顺叫车党支部设置助老服务点,实现与新业态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双向奔赴”。在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兖州区构建起“1+3+N”服务机制,发挥“特聘网格员”“政策宣讲员”“民情速递员”三种角色作用,参与环境整治、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N”项工作,实现社区治理资源实现从“零散”发展向“抱团”转变,打造全龄友好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党建赋能数字智治

打造智慧社区“新样板”

“手机上投个票,小区门禁道闸就装上了,现在停车有序又安全!”说起社区的新变化,鼓楼街道奎星楼小区居民赵先生忍不住点赞。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兖州区聚焦基层减负、方便群众、优化服务,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建设,以数字智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依托全市“济智治”智慧管理平台,兖州区统筹整合社区相关资源,制定《智慧社区应用场景指南》,开发记忆提醒、网上议事等20项功能模块,将人、事、物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为智慧社区筑牢“数字底座”。

“有了智慧平台,社区‘居民说事’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上,打破时空限制,居民通过手机即可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奎星楼社区党委书记赵帅介绍,截至目前,该社区通过智慧平台汇聚民意超300条,解决民生问题70余件,居民参与率提升至81%。在医疗服务领域,社区整合辖区九一医院、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等资源至平台,居民通过手机端即可“一键挂号预约”。同时,线下设立“三医”联动服务站,实现零差价购药与实时报销,让群众就医更便捷。

在龙桥街道朝阳社区,智慧社区创新服务模式同样亮点纷呈。社区利用AI技术实现高空抛物检测、电动车进电梯、公共区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通道占用等智能化管理。开展“红黄蓝”三色关爱行动,借助智慧管理平台“记忆提醒”模块,对老年人进行标签化管理。系统自动将高龄补贴办理等信息推送给网格员,网格员随即上门代办,让服务更精准、更暖心。同时,“消防设施到期提醒”“健康证到期提醒”等功能的应用,既减轻了网格员工作负担,又提升了社区安全保障水平。社区探索公共收益管理制度,利用公共广告位、便民服务设施等公共区域增加收益,用于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智能设备升级等费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智慧社区建设长效运营机制。

以“智”惠民,点亮生活新场景。如今,兖州区大力推进智慧便民设施进社区,梳理公共安全、生活服务、智慧医养等5大类40余项需求,引入智能回收设备、智能快递柜、智慧广播等嵌入式服务设施620余处。酒仙桥街道东苑社区引入对的20余个“共享工具柜”,居民扫码即可免费借用常用工具,切实解决了日常维修难题。这些智慧设施的落地,让科技服务触手可及,彰显出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核心,在优网善治上精耕细作,推动网格管理精细化;在多元共治上开拓创新,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在赋能智治上持续发力,打造智慧服务新标杆,让红色引擎动力澎湃,睦邻文化蔚然成风,幸福家园触手可及。”兖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吴限说。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