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菏高速三维融合:交旅·零碳·云途创新实践

2025-07-03 13:17:47大众网

在高速公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齐鲁高速依托核心资产济菏高速,创新探索“交旅融合、交能融合、数智融合”三维发展模式,打造了“票据增值-零碳改扩建-全路域智控”三位一体实践样板。通过跨界资源整合、绿色技术突破与智慧系统赋能,济菏高速实现了从单一通行功能向“经济引擎、生态动脉、安全通途”的质变升级,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范式。

路景联姻织锦绣交旅融合激活“沿途经济链”

齐鲁高速立足济菏高速153.6公里黄金通道,创新推出“通行费发票增值服务”模式,串联高速沿线济南、泰安、济宁、菏泽等4市9区县,与沿线水泊梁山、灵岩寺等40家景区景点达成合作。司乘人员凭通行费发票即可享受景区门票、餐饮购物等优惠,成功构建“高速引流—景区让利—乘客获益—车流增长”的闭环生态。

这一模式紧跟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高速公路转化为文旅消费入口:需求精准对接——针对济菏高速外地长途司乘占比高、游玩消费需求强的特点,将高速公路有效转化为景区导流平台;资源双向赋能——景区通过折扣让利获得精准客源,高速公路依托引流实现车流增长;品牌协同共创——通过收费站便民宣传台、吉祥物联名营销、景区志愿服务点等全域触达体系,“沿着济菏高速去旅游”已成为区域出行共识。该模式入选山东省“好客山东游品荟”创新案例。

该实践以票据价值转化激活沿线消费潜力,通过政企多元联动实现民生与经济双赢,为鲁南经济圈交旅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零碳坦途启新章交能融合重塑“绿色动脉网”

济菏高速以打造全国首条改扩建零碳高速公路的突破性成果,树立了行业绿色转型标杆。面对东北-西南走向路段光伏布设效率低的普遍难题,济菏高速创新采用15度倾角安装方案,使光伏转换效率提升至接近理想状态的90%以上。依托这一核心技术突破,济菏高速在边坡、匝道圈及服务区规模化铺设光伏板,总装机容量达30兆瓦,年发电量突破3300万度,显著拓展了非东西向高速路域的能源开发空间。

为实现可持续零碳运营,济菏高速改扩建期间独创“CO₂—REMOVE”系统方案:可再生能源工程构建“光储直柔”微电网,聚合分布式储能与绿电消纳能力;节能降碳工程通过地源热泵融雪、植被碳汇等技术高效吸收运营排放;零碳管控工程则借力虚拟电厂与碳监测平台,动态优化能源调度。三大工程协同发力,年均碳减排量达2.25万吨,远超运营碳排放总量,实现净减排8900吨。

更值得关注的是多项首创技术落地:在平阴北、梁山东收费站建成分布式云储能系统,打造真正“零碳站区”;创新“移动储能+柴油发电机”双备份供电体系,解决备用电源高耗能痛点;首次实现收费站微电网绿电直供充电桩;开创性应用地源热泵加速冰雪消融,保障冬季通行安全。

2024年,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节能攻坚十大工程,另经测算,每年创造绿色经济效益可超两千万元,有力验证了“零碳即经济效益”的绿色发展逻辑。

云端慧眼护通途数智融合锻造“安全效能盾”

济菏高速通过全域数字化升级,构建起“感知-决策-管控”一体化智慧中枢。项目全线加密部署上千套智能设备(含毫米波雷达、行车诱导设施等),并上线“济菏数智运管平台”,集成GIS三维可视化、AI事件识别等前沿技术。平台可实时捕捉车道级异常事件,今年以来事故主动发现率较改扩建前显著提升;长清大学城收费站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虚实映射”,形成“全景监控—智能研判—精准干预”管理闭环。

在通行效能领域,全线收费站完成“云收费”标准化改造:ETC专用车道与自助服务终端全面替代传统混合车道,叠加匝道预交易技术,通行效率较改扩建前明显提升;针对陡坡、急弯等高风险路段,智能行车诱导系统强化轮廓可视性,枢纽立交激光疲劳唤醒装置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此外,济菏高速安全防线革新尤为突出。省内首次在护栏百米牌嵌入二维码报警系统,事故司乘扫码即可精准定位,解决传统报警位置描述模糊难题。同步构建“光纤传感边坡监测+桥梁实时监控”智能防控网,通过即时数据感知与预案联动,大幅压缩应急响应时间,实现“秒级响应、分钟处置”,为高速公路本质安全提供了数智化范本。

济菏高速三维融合实践,本质是以路衍经济重构高速公路价值链——交旅融合激活“沿途消费力”,将发票变优惠券;交能融合重塑“绿色生命力”,让边坡成发电站;数智融合锻造“安全守护力”,使设施具云智慧。这条全省南北交通大动脉,不仅正在成为车流、能源流、信息流的高效载体,更以“经济-生态-安全”三位一体的济菏样板,为高速公路行业开辟了从“车行其道”迈向“价值共生”的跃迁之路。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