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莒县第四实验小学校园内欢声笑语不断,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业“大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7月1日,学校一、二年级的“乐真萌娃”们手持“闯关通行证”,化身小小探险家、宣讲师、小诗人、采购员甚至“建筑侦探”,在精心打造的“盛夏莒地一日游”情境中,完成了一场融知识考查、能力展示与文化浸润于一体的无纸化测试活动。这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探索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减负增质多元评价体系的生动实践。
告别冰冷的试卷和紧张的考场氛围,取而代之的是精心设计的“莒地”文化场景。一年级的学生们率先开启“莒国文字大冒险”,模拟博物馆管理员细心归类“字词文物”;在“莒地故事工坊”,孩子们妙笔生花,结合斑斓色彩声情并茂地讲述家乡故事;更有“小诗人”在“莒州诗词阁”以独特韵律吟诵经典,体悟诗意芬芳。
数学的天地同样妙趣横生,传统集市“莒国集市”里,孩子们运用加减计算精明“采购”本地特产;化身“小侦探”,在莒县标志性建筑图片中敏锐辨识平面与立体图形及其数量关系;结合景点美景的“莒地计算挑战”,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真实可感。
二年级的“探险”则延伸至古韵盎然的莒县“古城”。“古城词韵馆”里,孩子们抽取古风词卡字正腔圆地朗读;“古城文思阁”内,孩子们在古城场景与老物件的启发下,创造性地口述出融合本土文化的完整句子;“古城街巷诵”环节,孩子们将随机抽取的课文段落准确排序并声情并茂地朗诵,优异者喜获特制古风书签。
这场无纸化测试远不止于“趣”,更注重深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数学领域,二年级的“古巷花灯悬”巧妙融合颜色排列规律与周期计算;更具挑战的“古城客栈租”,则引导孩子思考不同房间类型的组合搭配策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古城寻好货”模拟真实购物场景,考验孩子们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科学探究与艺术审美也被有机融入。“小小磁铁魔力妙”关卡,二年级学生亲手实践,在好奇与探索中辨别不同材质物体的磁力特性;“古城赏丹青”引导学生展现对美的独特鉴赏;“城楼之上曲飞扬”则成了孩子们展示音乐天赋的舞台,自信的歌唱与对基础音阶的掌握相得益彰。
活动中,教师扮演“展馆讲解员”“情境引导员”角色,依据学生现场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实践操作、审美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即时、具体的“星级”印章给予肯定,并记录于精美的“闯关通行证”上。这种基于实际表现的多元动态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得以被看见、被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内驱力和自信心。
莒县深厚的历史文脉成为本次无纸化测试的灵魂底色。从莒国文字到古诗词阁,从传统集市到古城街巷,从特色建筑到风物特产,浓郁的“莒地”文化元素贯穿所有关卡设计。孩子们在沉浸式的角色体验和情境挑战中,不仅巩固了学科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认同与自豪感,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在“双减”背景下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上进行大胆探索。“无纸化”并非简单取消纸笔考试,其核心在于打破单一的应试评价路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生态。莒县第四实验小学将地方文化基因植入其中,更是期望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萌发爱乡土、爱祖国的深切情感。
(通讯员张锡超)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