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马蹄镇团江村:党建引领产业兴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5-07-01 18:02:35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在播州区西部,曾因土地石漠化、交通闭塞而贫困的马蹄镇团江村,如今在村党总支部委员会的带领下,以“四领四同”产业发展模式为引擎,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产业示范村”的蝶变。蜜柚飘香、肉牛满圈,群众增收、村容焕新,团江村党组织以实干担当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荣获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盛夏时节,走进团江村千亩蜜柚基地,翠绿的柚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拳头大小的青柚,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这些逐渐膨大的蜜柚果实,承载着团江村产业振兴的希望。

曾经,团江村流传着‘土浅地皮薄’的顺口溜,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2016年,该村党总支部将“产业兴村”作为破局关键,党员带头试种蜜柚,用“先试先行”打消群众顾虑。

“种植初期,村里组织技术人员指导我们管理,教我们种植方法。现在管理已无障碍,每年收入大约三、四万元,带动全组家家户户种植,共种植了200多亩。”团江村党员陈礼群说。

如今,该村蜜柚发展规模从最初的100亩增至2006亩,总产量提升至100万斤、总产值达230万元。

在蜜柚产业之外,团江村的肉牛养殖产业同样在党建引领下稳步发展。

2019年,团江村党总支部提出种养循环的概念,发展肉牛产业,将养殖与种植相结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

在党总支部的引领下,团江村村民唐成涛积极响应,投入到养殖肉牛产业中,现在,他家的养殖肉牛数超过二十余头。

“我从2019年开始养牛,在村委会的引导下,逐步增加牛的数量,现在已有二十多头。”唐成涛告诉记者。

唐成涛的经历是团江村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该村养牛规模从最初的300余头发展到1832余头,年出栏量提升到900头,预计实现产值收入1800万元,纯收入近600万元。

产业发展不仅激活了经济,更重塑了基层治理生态。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团江村党总支部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以“真心”换“民心”,使得党员主动参与议事决策,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增强,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曾经的矛盾频发村,如今因为‘地无闲地,人无闲人’,变成了民主法治示范村,邻里纠纷减少,群众比学赶超蔚然成风。

“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里的变化显著,组织群众加强多方面学习,人们的思想有了大转变,村民觉悟提高,自身发展动力增强,团江村未来将更加美好。”团江村党员唐仕方说。

“近年来,通过产业发展和文化活动,矛盾纠纷直线下降,全村形成人无闲人、地无闲地的局面,群众邻里和睦。”团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进表示。

从“土浅地皮薄”的贫困村到“产业旺、民心聚”的先进党组织,团江村党总支部的实践印证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真理:只有把党的旗帜插在田间地头,把党员的力量融入群众之中,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如今,团江村正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

“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发展种养殖和乡村旅游,按照双千双万目标,带领全体干部和群众,砥砺奋进,努力实现团江村全面振兴。”团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进说。(李宁)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