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着——“张大民们”对自己最无奈,也是最乐观的评价

2025-05-27 10:57:12大叔谈娱乐

在电视剧版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结尾时,张大民带着妻子云芳和儿子小树爬上了房顶。

在稍显昏暗的色调下,一家三口互相依偎在一起的场景,却让画面充满了温馨感。

这时候,儿子小树问了一个就连哲人都会一时语塞的问题,他问道:

“爸,人为什么会死呢?”

张大民笑了笑,胖脑袋轻轻向边上一撇,说道:

“我也不太懂,问你妈。”

小树转过头看向妈妈李云芳,接着问道:

“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李云芳看了看儿子小树,又看了看张大民,低下头握起儿子的小手回答道:

“有时候没意思,刚觉得没意思又觉得特别有意思了。不信问你爸。”

小树又把头转向张大民这一边:

“爸,没意思怎么办?”

张大民接下话茬说:

“没意思,也得活着,别找死!”

此时正在兴头上的小树追问道:

“为什么?”

张大民想了想,回答儿子道:

“我给你打个比方啊,有人枪毙你,你再死,没人枪毙你,你就活着,好好活着。”

短短的一段对话,不仅点了电视剧的题,还把中国老百姓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最简单最质朴的自我安慰,给原原本本的表达了出来。

什么是生活呢?生活有时候并不是幸运或自豪,也不是悲伤及不甘,更不是财富和名利,而仅仅是活着那么简单。

你说这是一种悲观也罢,是逆来顺受的怂包也好,但这是人在充满离奇的现实世界中存活下去的动力之一。

现下社会中有一个时髦的词儿,叫做躺平。什么是躺平呢?实际就是懒惰,以懒惰面对生活,以懒惰面对问题,以懒惰面对世界。

而人之所以会懒,则是因为希望落空了。当人不再抱有某种希望时,他就会变成一个懒人,就好似有人评价自己是”混日子“。

没错,但有希望谁会去混日子呢?大名鼎鼎的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的一句台词说的已经非常明白了:

"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让百姓安居乐业,鬼才愿意当乞丐呢!"

”混日子“这仨字确实不好听,但它并不全是贬义,反倒是有着坚强意味的中性、甚至是褒义词。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真正意义的理解别人的悲伤或者喜悦,大部分安慰或者鼓励的词语,就算再华丽和堂皇,也不过是人类社会中的社交需求而已。

情感,如果人类连这个最基本的情绪感官,都无法做到共情的话,那么充斥着各种偶然的、千奇百怪的个人经历,也肯定是大不相同的。

不同的人生经历,必然会造成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人生境遇;那么在存在着如此之多"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苦,每个人的坚强,每个人的努力,自然就会差异巨大了。

很多人喜欢看名人的传记,看电影电视中那些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故事。人们就此得出一个结论,看,那人多么多么的不容易啊,多么多么的坚强啊!

在这文字和影画所编织的充满感染力的情节中,人们赞扬着主人公们的重返高峰,也贬低着周遭人的不思进取和碌碌无为。

不断向前的勇气和坚持难道不值得赞美吗?当然不是,勇敢和执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

只是人类的社会必然是金字塔结构,这也决定了塔尖的面积,永远都是塔基的千万分之一。那些名人传记或者影视剧故事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预定了结果而已。

而在这个美好的结果上,所反推的剧情就算再苦再难,也是苦尽甘来的。

而反之,那些没能成功的经验,却是少有人提及的,他们的经历虽然也十分复杂和曲折,但人们却更愿意冠以”失败者“这三个字来给他们定性。

当然,如果这些失败者无法忍受自己的失败和无用,而选择了极端行径,那又成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事情了。

在这里,人类的悲喜无法共通得到了佐证。惨烈的结局,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甚至会为这种惨烈,不争论个面红耳赤而誓不罢休。

而剩余的那些苟活着的失败者们,则被彻底扫进芸芸众生之中,成了人们常见的没用的、只会上班的、天天混日子的懒汉和普通人。

在这强烈的对比下,成功者高大伟岸,事迹被大书特书;而失败者们则被显得好似蝼蚁,密密麻麻的毫不起眼。

但失败者们真的不配用坚强二字吗?不,他们配,因为能努力的活下去,就已经值得被尊重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部分人都会在生命中遇见不如意的事情。人们心灰意懒,怀疑又失望,这个时候最怕听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再努把力,再加把劲”。

估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吧,当面对没考好试的孩子,工作失败的同事和情场失意的朋友,努力和加油这样安慰话,是可能会让人情绪更加低落,甚至变得暴躁起来的。

努力?加劲?天知道我已经多用力了,再怎么努力还是这样,那我还努个什么力呀!

就像前面说的人类的悲喜无法共通,而人的内心世界更是相互隔着一堵厚厚的墙。我们觉得某人颓废、不思进取,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带着预期去看的。而在无法直达他人内心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会知道他曾经多努力的奔着希望而去呢?

所以此时此刻,他人口中的努力和加劲,反倒变相的成了一种指责。劝慰演变成了告诫,说话的人高高在上,失败者的挫败感也就更加强烈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劝慰呢?是陪伴,是普通的聊天与吃吃喝喝,让情绪慢慢的释放,这比什么至理名言都来的有效。

而它更有效的原因,则是这种方式使人回到了活着这件事的本质上。

能吃能喝能说话,就证明还活着;承认自己的现状,是种勇气;这份勇气之下,”混日子“就是自我救赎的乐观。

放过自己,承认自己,一点小成绩就满足,这不是窝囊废的表现,而恰恰是一个人有着想要好好活下去的表现之一。

好好活着,就是张大民对自己的评价,它也许是无奈的,也许是自嘲的,但绝对是饱含着乐观的。

好好活着,并不是张大民,或其他张大民们对生活的态度,而是来自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自然反应。

虽然身份低微,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但能活着就不死,能乐呵就不哭,过了今天,还有明天。

这时候大可又想起一句《杨光的快乐生活》里的台词,那就是:

“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