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津很多社区通过手工技能培训推动生活困难妇女和退休人员就业,但是手工制品的销路在一些社区成为难题。针对该情况,津南区双林街道沪青社区在开设技能培训课程的同时,链接社会资源、搭建销售平台,努力打开手工制品的销路,帮助一批困难群众实现了就业增收。“大家正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新希望。”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朱琳日前对记者说。
“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一些生活困难妇女和退休人员因技能不足,难以迈出就业的第一步。掌握了这个情况,我们依托社区‘居民学校’,打造了一个‘手工花’制作培训班。”朱琳向记者介绍,社区请来专业老师,手把手地教大家花材选择、色彩搭配等技巧。学员们从零基础起步,逐步掌握了制作技术。
“手工花”培训的成功激发了更多居民的参与热情,社区趁势联合非遗工坊,又开设了“喜字花”培训班。该课程融入传统非遗元素,作品兼具美感与实用性。一位学员坦言:“从笨手笨脚到熟练制作,每一步都充满成就感!”
“制作技能好掌握,销售才是大问题!”为了让学员的作品走向市场,社区既主动对接双林街社工站和非遗手工制作工厂,又引入婚庆公司、礼品店等合作资源,通过“订单式制作”,学员们制作的“手工花”“喜字花”直接供应婚礼市场和节庆需求,既有销路保障,又提升了作品的附加值。此外,社区还建立了线上展示平台,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居民手工艺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以前担心学了没处卖,现在订单不断,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参与培训的退休妇女说道。
如今,在沪青社区,已有二十余名困难群众通过接受培训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和增收。她们制作的“手工花”“喜字花”不仅为新人婚礼增添喜庆,更成为社区文化传承的载体。据介绍,该社区还定期举办手工艺品展销会,吸引周边居民购买。一位全职妈妈感慨道:“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生活费,这才是真正的‘家门口幸福’。”
朱琳表示,双林街道沪青社区以需求为导向,用“技能培训+资源整合+市场对接”的组合拳,破解困难群体就业难题,形成良性循环。未来,社区计划增设编织、剪纸等课程,帮助更多居民解锁新技能,让巧手织就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从指尖绽放的希望,到巧手托起的梦想,这里的故事正在为更多家庭点亮生活之光。(记者张家民通讯员苏子宸)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