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核美家园”看“玲龙”丨海南核电:与水鸟珍贝为伴 与乡村振兴同行

2025-05-25 13:46:11中国网

中国网5月25日讯(记者彭瑶)日前,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共建“核美家园”看“玲龙”媒体活动记者一行走进海南核电基地、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七叉镇乙洞村,了解自然与核电和谐发展,企地共绘乡村振兴画卷的动人故事。

5月20日,中核集团“玲龙一号”全球首个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中。中国网记者彭瑶摄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从民用核设施的建设、监管,到公众沟通、信息公示通报、民意调查等,我国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核电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如何让大家认识核电、理解核电、认同核电,是核电人落实安全责任之外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核集团旗下海南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核电”)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核电站提高就业率、拉动消费等好处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开设科普馆、将居民请进来,科普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形式,开展好核电科普工作。最重要的是,中核安全管理水平世界领先,给予了公众信心。”

核电科普增进公众认知

核电站辐射问题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核电站辐射目标值(实际值在此之下)一年为0.05毫西弗,约等于乘坐5次飞机的辐射量。而人每年所吸收的自然辐射就有2.4毫西弗,照一次CT所吸收的辐射量是6.9毫西弗。

辐射剂量对比。中国网记者彭瑶摄

当前海南核电正在开展全球首个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的建设工作。“恐惧来源于未知,因此提升认知非常重要。”该公司工程管理处副处长赵龙告诉记者,“厂里很多员工是周边的居民,深度参与了核电站的建设、维护等工作,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会带动周边群众了解核电,所以本地居民对工程建设是理解和支持的。”

位于海南核电基地内的海南核电展览馆,是“海南核电科技馆”“海南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和“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将核电知识普及覆盖到更广大人群。馆内展示了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两弹一艇”辉煌成就,海南核电项目概述、发展历程等内容,展出物品包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图片资料、“开业之石”——铀矿石标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及核燃料组件等,同时宣传核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等知识。

核电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国网记者彭瑶摄

“核电站其实没有那么神秘,简单来说,就像‘烧开水’,火电用煤烧,核电用核燃料烧。核裂变放出能量,把液态水加热成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在此过程中,海水与核燃料没有接触。”海南核电党建工作处宣传科科长孙智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参观人员讲解。

据孙智良介绍,海南核电经常举办科普、共建活动,今年承办了第十三届“魅力之光”全国核科普活动,目前参与网上答题的人数有近30万。孙智良还现场分享了一则有趣的故事,“2016年举行的第四届科普活动也是在海口举办,当时一名叫陈加伟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埋下了一颗成为核电人的梦想种子,多年以后他考入西安交大核工程专业,今年入职海南核电维修一处,已参加到核能事业之中。”

核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产业发展并举

海南核电党建工作处宣传科科长孙智良介绍工业用海领域培育白蝶贝情况,并展示白蝶贝产出的优质珍珠。中国网记者彭瑶摄

核电站会不会影响周边环境?以下两个生动案例给出答案。

被誉为“珍稀瑰宝”的白蝶贝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曾分布在我国热带海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变化,白蝶贝大量死亡,濒临灭绝。2019年12月,海南核电、昌江县政府和三沙美济携手启动《海南核电海域综合利用示范研究》科研项目,在海南核电工业用海领域培育白蝶贝,并初步形成产业规模,科研养殖的白蝶贝实现单贝直径增长7-10cm、珍珠最大直径达18mm的国际优质标准,弥补了国内白蝶贝养殖的空白,并荣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对环境要求极高的白蝶贝,能在这里良好生长,证明了我们工业用海领域的水质有多好。”孙智良说。

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美丽介绍湿地生物多样性情况。中国网记者彭瑶摄

从海南核电展览馆驾车出发,沿着道旁遍布三角梅的环岛旅游公路行驶十余分钟,就到达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该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美丽介绍,“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在园内设立了监测点。同时,公园是黑脸琵鹭、紫水鸡、棉凫、豹猫等国家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或越冬场所,近年来,园内观测到的生物种类、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核电对生态环境是没有负面影响的。”

2022年,海南核电与公园管理中心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开展核电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保护、核电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普宣教合作,此后又联动政府部门推进科普研学与周边旅游项目创新融合,加大核电科普宣传力度。2024年,海南核电“核能+生态”科普研学项目获评海南省“海岛夏令营”精品研学旅游路线,“核能+生态”科普研学品牌获“海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

定点帮扶支持乡村振兴

除了支持生物性多样性研究、经济产业发展,海南核电还在持续开展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关怀孤老等爱心活动。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乙洞村的芒果树结满了果实。中国网记者彭瑶摄

2023年7月上任的于俊波是海南核电向七叉镇乙洞村派出的第四任驻村干部。乙洞村村民主要以种植甘蔗、橡胶、芒果、水稻等作物和外出务工为生。当地长期炎热干旱缺水,且海运物流成本高,导致作物产量与价格偏低。2016年,乙洞村村民人均收入仅有5000元。

乙洞村驻村干部于俊波介绍定点帮扶情况。中国网记者彭瑶摄

据于俊波介绍,九年来,海南核电为村民打水井、建水塔,缓解种植和产业发展用水难;建设文化广场,装修党群服务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购买生产物资、参与建设蔬菜大棚,带动村民生产热情;成立合作社,为蔬果打开销路;修建黎族手工艺坊,让黎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增加妇女的收入;通过修建硬化路和排水沟盖板,以及全村覆盖太阳能路灯,便利村民生产生活;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和老人、儿童慰问活动等,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9年,乙洞村脱贫“摘帽”。在昌江县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乙洞村人均收入提升至18000元,并先后被确定为海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海南省和美乡村、海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编审:魏婧王月博

【责任编辑:彭瑶】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