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七星关区:乌蒙山麓茶香远 千年古树焕新机

2025-05-24 21:16:00当代先锋网

5月23日,毕节市七星关区同心城市公园广场灯光璀璨,“生态乌蒙古茶之乡太极古茶与您共享”第17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分会场暨2025太极古茶品牌文化推广季活动正式启动。这一刻,来自毕节乌蒙山深处的茶香,飘向全国。

清明节前,乌蒙山深处,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薄雾氤氲,67岁的茶农陆春权挎着竹篓,指尖轻捻古茶树梢的嫩芽。“以前这些老茶树没人稀罕,砍了当柴烧。现在,一斤明前茶青能卖120元!”

如今的太极村,一派欣欣向荣,但20世纪80年代,交通不便,思维禁锢挡住了太极古茶的发展之路;2013年通村公路建成后,又因缺乏技术和管理,茶园几近荒废。

转机出现在2016年,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集团成立,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村民在保护古树的同时采摘茶青,公司按收购额额外给予5%-12%的奖励。2023年,仅太极村便发放年终奖130万元,900余户茶农捧着现金笑逐颜开。

走进太极村茶叶加工车间,杀青机、揉捻机等设备轰隆作响。乘着粤黔协作的东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采取“资金帮扶、技术帮持、人才帮培”措施,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推动太极古茶迭代升级。

在资金上,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提升七星关区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工设备更新、区域品牌打造等,初步实现茶产业向集、聚、强转变。此外,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太极红茶地理标志品质标准》《太极古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大大提高了毕节古树茶的标准化水平,并设立“七星太极古树茶树研究专家工作站”进行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加工等技术指导。

同时,还通过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为七星关区举办茶师培训班,对七星关区制茶技术人员开展系统的制茶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制茶人才。

在天河区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太极古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我们从摊青到提香共12道工序,既保留古树茶韵味,又通过SC认证确保品质。”谢涛介绍,太极古茶已开发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四大系列30款产品,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

政策支持为产业插上翅膀,为加强古茶树的保护,七星关区对古茶树资源(包括树龄、种群、生物学习性、生长环境等内容)进行系统性普查登记,实施了古茶树挂牌保护、认领保护等措施。为提高广大群众珍惜古茶树的意识,七星关区还将古茶树保护与开发纳入《村规民约》。同时,七星关区法院设立全国首个“古茶树司法保护基地”,签发禁令严禁砍伐。

更令人振奋的是,截至2024年,七星关区投产茶园面积已达5.86万亩,带动农民8550人,已实现茶叶产量505吨,产值2.02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此外,七星关区依托30万株古茶树资源,制定了《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挂牌认领、种质资源圃建设等举措,并建立全国首个“古茶树司法保护基地”,以法治护航生态。

回到太极古茶品牌文化推广季活动现场,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李勰深情推介道,七星关区地处北纬27度黄金产茶带,夏季平均气温21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60%以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是沉浸氧海、避暑畅游的绝佳去处。来到七星关,沏一壶古茶,细品人生百味、感悟岁月静好。诚邀各方宾朋品味古茶芬芳、了解古茶历史、探秘古茶文化,让太极古茶美名远扬、香飘世界、风行天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夏民

编辑汪瑞梁

二审谢朝政

三审李凯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