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深秋的北京,国务院走廊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王震将军大步流星地走着,突然在拐角处刹住了脚。
对面那个正在低头看文件的身影太熟悉了,不就是老战友张爱萍吗?
王震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扯着嗓子就喊:"老张!你是嫌官小还是咋的?军委首长亲自找你谈话都敢拒绝,你这谱摆得够大啊!"
张爱萍抬起头,脸上的皱纹里还夹着几分疲惫。他苦笑着摇摇头:"老哥啊,我是那种人吗?"这话说得轻飘飘的,可里头藏着多少难处,只有他们这些老战友才懂。走廊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两个老将军就这么站着,一个满脸怒容,一个满腹心事。
要说这张爱萍拒绝的可不是什么芝麻绿豆的小官,那可是军委秘书长的位置。放在现在,就相当于军委办公厅主任,正儿八经的军委领导班子成员。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往这个位置上挤,他倒好,首长亲自谈话都给推了。难怪王震气得直跺脚,这老伙计的倔脾气几十年都没改。
时间倒回到1960年,中苏关系闹掰那会儿。苏联专家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半拉子工程和看不懂的图纸。周总理点名让张爱萍接手"两弹"工程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直接懵了:"总理啊,我连原子弹长啥样都不知道,就会打个仗,种个山药蛋啥的。"陈毅元帅当时就乐了:"谁生下来就会啊?学!国家需要你,你就得顶上!"
就这样,一个连原子弹原理都搞不明白的"门外汉",硬是被赶鸭子上架,成了"两弹一星"工程的总指挥。那会儿在戈壁滩上,经常能看到他追着钱学森这些大科学家问东问西。
"钱老,这玩意儿到底是咋炸的?""这个公式啥意思?"活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小学生。晚上回到帐篷,还得打着手电筒啃专业书籍,嘴里还嘀咕:"娘的,这比打仗难多了。"
有人劝他:"张主任,您何必亲自学这些?"他眼睛一瞪:"不懂咋指挥?外行领导内行,那不是瞎胡闹嘛!"这话说得实在,可也透着一股子倔劲儿。就是凭着这股倔劲儿,他带着科研团队在戈壁滩上扎下了根。那会儿条件艰苦得很,住的是帐篷,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带着咸味的地下水。可这位将军愣是和年轻人一样扛了下来,还经常给大伙儿打气:"咱们这是在干大事,将来子孙后代都得感谢咱们!"
1974年,叶剑英元帅亲自登门,请这位已经因病休息多年的老将出山。当时国防科委的工作遇到了瓶颈,一颗返回式卫星因为一根导线没接好,直接导致发射失败。张爱萍一听就拍了桌子:"胡闹!简直是胡闹!"这一拍桌子不要紧,直接把他的退休计划给拍没了。没过多久,他就重新披挂上阵,担任国防科委主任。
要说这张爱萍拒绝军委秘书长的事儿,还真不是摆谱。他心里装着更重要的事——洲际导弹增程研究。那会儿中国的东风-5导弹射程还不够,他立下军令状要把射程提到8000公里,打到太平洋上去。为了这个目标,他整天泡在研究所里,跟技术人员一起捣鼓数据。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参数,比小学生的作业本还认真。
王震后来才知道,这老伙计拒绝高位,纯粹是为了兑现对国家的承诺。看着张爱萍笔记本上那些天书一样的数据,王震的火气慢慢消了。他太了解这个老战友了,这人轴是轴了点,可答应过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1980年,东风-5洲际导弹终于成功发射,准确命中太平洋上的目标。庆功宴上,张爱萍却悄悄写好了退休报告。他觉得任务完成了,该给年轻人让位了。可报告刚递上去,王震又找上门来:"想跑?没门!国务院副总理的担子,你还得接着扛!"得,这退休计划又泡汤了。
现在想想,这位老将军的人生轨迹挺有意思。从不懂原子弹的"门外汉",到"两弹一星"的总指挥;从婉拒军委高位,到为了导弹研究拼命三郎;从想退休让贤,到被硬拉着当副总理。每一步都出人意料,可每一步又都在情理之中。他常说:"官帽子再大,不如老百姓夜里睡得踏实。"这话说得朴实,可分量重着呢。
如今咱们的东风导弹家族越来越壮大,从东风-5到东风-41,射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可别忘了,当年那个在戈壁滩上追着科学家问东问西的"倔老头",那个为了导弹数据熬红双眼的老将军,那个放着军委高位不要的"傻实在"。正是有了他们这代人的"轴劲儿",才有了今天咱们挺直的腰杆子。
这篇文章只是供着看的,没什么实际用处,也不是啥建议或者指导哈。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把它删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