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浪尖架通途

2025-05-24 10:45:59人民网-青海频道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马可欣

凌晨五点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峡内,劲风卷着砂石打在安全帽上噼啪作响。“蜘蛛人”杨天杰用安全绳将自己绑在锚碇旁,在百米高空像一只悬停的雨燕。脚下是翻涌的黄河碧浪,头顶是尚未消散的星斗,他借着安全帽上的头灯,一寸寸检查着积石峡黄河特大桥265米主拱的最后一组吊索。

积石峡黄河特大桥建设现场。人民网马可欣摄

积石峡黄河特大桥坐落于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桥梁分幅设置,左幅全长492.72米,右幅全长464.72米,主桥为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净跨265米。桥梁建成后,将成为青藏地区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大河家(甘青界)至清水段公路工程的全线控制性工程,积石峡黄河特大桥工程建设难度超乎想象。

积石峡黄河特大桥建设环境险峻。人民网马可欣摄

“我们施工只能进行水上作业,没有办法修建车行便道,施工所需的材料、机械设备等都靠船舶运输,大型机械无法到场,施工现场边坡陡峭,隧道拱座上方边坡为近90°的直坡,边坡清危、缆索吊锚碇施工等均依靠人工。”积石峡黄河特大桥项目经理聂建告诉来访者,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极大地增加了大桥的建设难度。

深入一线可以看到,施工现场两岸山体陡峭。从远处望去,悬崖峭壁犹如巨大的屏障,矗立在黄河两岸,作业场地极为狭窄。

施工现场两岸山体陡峭。人民网马可欣摄

“施工过程充满挑战,但我们没有退缩。目前国内钢管混凝土拱桥常用的工艺为‘缆索吊装,斜拉扣挂’,积石峡黄河特大桥建设现场因为山体过于陡峭,无法采用此工艺,同时为了减少对保护区内地形的破坏,最大程度保护周边环境,打造环保工程,我们采用无塔架结构的缆索吊装系统。”聂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指向远处的山崖,“缆索吊的锚锭位于两岸山坡上,山高路陡,大型机械没办法开上去,我们的施工平台都是工人自己凿出来的,所有施工材料也都是工人一袋袋扛上去的。”

人工开挖出来的施工平台。人民网马可欣摄

为了能让材料及时运输到位,工人老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匆匆赶往码头。他熟练地解开船舶的缆绳,发动引擎,驾驶着装满物资的船只驶向施工区域。“我们每天有6艘船同时运输,一天要运10趟,一趟运200吨物资。”黄河水不断拍打着船身,船只在波涛中起伏摇晃,老王双手紧握船舵说道。

港池材料装船。受访者供图

“工人的安全才是施工现场最硬的‘钢筋’。我们在每艘船上都安装了定位系统,每一位船员的救生衣上也有定位芯片,气象服务平台会预报天气状况,测风仪也能够测量出当前环境中的风速和风向适不适合开船。”聂建表示,目前桥梁主拱已经顺利合龙,接下来将进行拱上立柱、盖梁、桥面系的建设工作,预计明年5月完工。

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也是重中之重。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废水等,都通过船舶运输方式运出保护区依规处置。“不能因为工程建设而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的项目在施工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周边环境的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大河家(甘青界)至清水段公路工程项目办副主任郭华军表示,为了提升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水平,项目办委托专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单位参与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通过常态化的“体检”和“问诊”,及时提出预警和针对性措施,避免环境事故的发生。

船舶正在进行运输工作。人民网马可欣摄

大河家(甘青界)至清水段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中国道G310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海省规划“三纵四横十联”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联络线,也是已建成的川大高速与大循高速之间唯一的高等级联络线。公路全长29.443千米,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项目于2022年8月15日开工,预计2026年12月完工。作为青甘两省之间的又一条省际快速通道,大河家(甘青界)至清水段公路的建设对于加快青海东部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缆索吊安装工人正在进行高空作业。人民网马可欣摄

“公路建成后,咱们循化县的老百姓开车到甘肃省兰州市,路程缩短了整整一个小时。”郭华军笑着说。

暮色降临,积石峡黄河特大桥的拱肋上跳动着上百个光点,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在钢架间忙碌,建设的号子与黄河浪涛交织。

“等桥通了,要带家人来看看。”杨天杰把僵硬的双手揣进兜里,安全绳在他腰间勒出的淤青还未消退。此刻,黄河两岸的村落亮起点点灯火,仿佛在为即将贯通的“钢铁长龙”点燃贺礼。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