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最疯的“恶女专业户”,内心住着公主

2025-05-24 10:02:36大叔谈娱乐

《追忆似水年华》里,“玛德琳蛋糕”是主人公马塞尔记忆被唤醒的锚点,由此文学诞生了“普鲁斯特时刻”。气味是记忆封存的时光胶囊,对于温峥嵘来说亦是如此。

气味是温峥嵘构建角色灵魂的方式。每次拍完戏,她都会将标注着日期与角色名的香水装入小布包,每款香水对应着不同的角色特质:《错爱一生》里的顾忆罗是张扬馥郁的西普调,《凤凰:她的传奇》里的武则天是淬火涅槃的东方焚香调,《雁回时》里的阮惜文是母爱深沉的檀香……

出道27年来,温峥嵘构建了内娱独特的“疯女人谱系”,《雁回时》的“疯批”主母阮惜文让她重回大众视野的中心。熟悉她的观众,会感慨“温峥嵘终于火了”——20年前曾在《错爱一生》勾起很多人童年阴影的恶女“顾忆罗”,又将“疯批美学”进化出了新的境界。

温峥嵘饰演阮惜文。(图/《雁回时》)

对于温峥嵘而言,她倒觉得自己一直像在文火慢炖,“用时间熬煮角色”,这个过程兴许是有些来之不易——曾经个性张扬自我、放言“只演女主角”的温峥嵘,而后成为妈妈退隐,复出后遭遇事业低谷期,戏约少了,很多人不认识她了。

见到温峥嵘那刻,她大开大合的言语和肢体表达、高能量和感染力是我意料之中的,而后我发现,在她外露的霸气和锋芒中,多了某种坚韧的母性包裹,脸上分明的棱角趋于平和。这不禁让人好奇她的变化和历练:被“恶女”标签定义的实力派演员,在当下的流量时代如何安放自己的野心?从大女主到“疯批主母”,她如何重新打出漂亮的回旋球?

“巧克力味的必须是我”

温峥嵘是个“狠人”。她从小就是一个目标明确,非常有主张的人。

小时候母亲希望她学拉小提琴,希望她在音乐上有所造诣。但她非常抵触,经常一边拉一边大哭,将琴弦都拉断。有次上小提琴课,她拿琴盒使劲撞向楼梯的护栏,使着劲跺脚,把脚给崴骨折了。母亲只能妥协,让她遵从自己的喜好。

后来她喜欢上跳舞,说自己把腿跳断了都愿意。但因为个子太高,没有演员能托举她,跳独舞的道路比较窄,她便转而参加艺考,备考时愣是一声不吭把眉毛给剃了,好让自己不能出去见人,专心在家复习,后来她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成为演员后,这股狠劲儿窜在她塑造的每个角色体内,以至于温峥嵘还被人叫“戏疯子”。

2005年,演艺上还是“白纸一张”的温峥嵘,在《错爱一生》里原本饰演的角色是单纯善良的“小白花”角色陈想南,但因为任性跋扈的顾忆罗的扮演者空缺,温峥嵘挑上重任,大胆自信地向导演毛遂自荐,导演挑了一场最难的戏让她试镜,她试演完才签的合同。

温峥嵘饰演的恶女顾忆罗,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图/《错爱一生》)

“他开玩笑说,尝试没用过的演员就像掷骰子一样,我不知道掷出来最大是几,我就对他说,你现在肯定掷出来的是‘8’对不对?”

那部剧后来斩获了年度收视率冠军,“顾忆罗”成了她最难被人忘记的“恶女”角色之一。在当时的年代,她因为“顾忆罗”经常被人冠以“留下童年阴影的坏女孩”之名。多年后很多人才开始回味当年她塑造这个角色的深刻细节。

“她从小就在象牙塔里长大,突然被告知所有的一切并不是自己的,要被改变生活轨迹,站在她的立场上,她肯定想要拿回自己的掌控权,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错误,但这一切为什么全都让她来买单?”温峥嵘回想起20年前的顾忆罗,她理解了顾忆罗的嚣张气焰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20年后,她在《雁回时》里饰演一个难以用肢体表达自我的残疾主母阮惜文。很多场戏都是高能爆发戏:坐在轮椅上的阮惜文青筋暴起、瞳孔震颤,面对不公命运怒吼,这样的戏她在自己屋里演了50遍,真正开拍时只拍了一条就过了。她把现场工作人员吼蒙了,拍完时她全身发抖;戏里襁褓中的女儿被道士剑指为“赤脚鬼”,阮惜文为救女儿徒手接剑,而戏外温峥嵘因为入戏忘情,手被道具桃木剑划出了一道口子;那场阮惜文双腿被打残的戏,为了逼真呈现,她狠狠把自己的胳膊咬出了血痕。

网友称温峥嵘“在用生命演戏”。(图/《雁回时》)

时隔20年,很多人感慨温峥嵘将“恶女赛道”演到了一骑绝尘的境界,她曾被定性为“坏女人专业户”,面对这样的标签,她从不焦虑着要摘掉它来证明自己。在温峥嵘看来,某种程度上演员像市场的商品,是被挑选的。她的破局之道是“逆来顺受”——既然市场选择了这个赛道,她认为真正能掌握主动权的方式,是将擅长的赛道演成极致,才有“非你不可”的稀缺性。

温峥嵘有一套自己的“巧克力蛋糕”理论,“演员这个职业就像蛋糕,可以切成很多块,有各种不同的味道。巧克力味的必须是我,草莓味别找我,不可能所有味道都是我,我就把巧克力味做好了就行。”

在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中间地带,她总会选择张力十足的角色,才能满足自己表演的欲望。“我喜欢演大开大合、有着大爱大恨、爆发力极强的角色,不管是好人坏人都不是脸谱化的,我不相信没有理由的好,反之亦然。”

“别让现实掐灭了眼里的火”

温峥嵘的张力是能从戏里蔓延至生活中的,她是一个反差感极强的人——戏里她承包了很多霸气高冷、腹黑心机的角色;戏外的她被朋友称为内心纯粹有童心,甚至住着迪士尼公主的人。

温峥嵘戏里戏外的反差感很强。(图/受访者提供)

她曾匿名资助过山区艺考生,在汇款单上备注了一行字:“别让现实掐灭了眼里的火”。我好奇问道,她“眼里的火”是什么,她称之为一种曙光,“每个人90%的事情都是逆着来的,现实可能是不堪和残酷,但我们始终要有梦想,生活当中我们要保有希望,这也是给自己的一条出路。”

她生长于贵州贵阳一个军工厂家庭,从小在军工厂宿舍中长大,成长环境是较为单纯的熟人社会,开始演恶女似乎是个意外。母亲在她出演完娇蛮任性的顾忆罗后,曾问过她:“你这么乖、这么简单的人,为什么老演那种蛮横的坏女生?”

出道27年,她是一个恪守着传统演员职业素养的长期主义者。比如天天追着剧组要剧本,一定要在开机前将所有台词背熟脱稿。她看不了电子版文档,纸质的剧本看得也慢,前后十几遍翻看台本,上面遍布笔划的痕迹。

温峥嵘是内娱里特质极强的演员,脸上写着欲望。(图/《八角亭谜雾》)

戏里她掏心掏肺,将所有情感精力倾注,像个“浓人”;戏外她将这些角色的情绪尽可能稀释,回归“淡人”。温峥嵘很少花边新闻,她对很多外界的声音和话语似乎有自己的屏蔽膜;她不追时尚潮流,演艺圈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声色犬马的名利场,在她的理解里,“明星”与“演员”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卸下戏服的温峥嵘,喜欢过着极其普通的平常日子,比如跟丈夫一起到菜市场,回归柴米油盐的烟火气。

或许因为恪守着某种“传统”,对于市场的快速变化,她有点后知后觉的“钝感”。中年女演员的困境落在她身上,极为现实——她以很高的起点出道,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凭《错爱一生》等多部热播剧她被大家熟知;出道27年、演了40多部女主戏的温峥嵘,结婚生子后打算复出时,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她因为没有剧本,慌了。

“突然发现好多年轻朋友不认识你,也不知道你演过什么,因为市场渠道不像过往只是电视台,而是在平台的热播剧上。我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的话,可能就没有戏拍了,那我从女七、女八开始演,看自己能不能慢慢回到比较核心的人物。”

这种错愕在2020年她参加综艺《演员请就位》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一脸骄傲自信的她,拿到了市场判定的B级卡,她的表情明显愣住了,在节目后采时她直言:“我不知道B级是最差的,我说我肯定是S级最好的。”而后她又凭借实力重新拿到两张S级卡,为自己扳回一局。

温峥嵘相信自己能拿S级卡。(图/《演员请就位》)

她曾因断崖式的落差而心情低落,后来丈夫以简单易懂的游戏哲学开导,温峥嵘至今受用不尽:“他说上帝有10个球,5个幸运球,5个不幸运的球,这部戏拿了个不幸的球,那我会安慰自己马上就会有好球拿了。我经常用这种带着希望的方式安慰自己,让自己释怀。”

她相信“总会有好球拿”,也相信匠心和敬畏心会被看见,因为“每一分尊重都是自己挣来的”。她逐渐坦然接受流量时代的变化,增加曝光度,比如在直播上表现真实的自己,袒露自己的野心是想拿到更好的角色,让自己的事业线再延长一些,但她不再执着于大女主的“红”,而是追求“熬煮角色”,即便很多人说她“戏红人不红”。

不同于年轻时追求表演的纵向张力,如今的温峥嵘更看重演员的宽度和厚度,“我会将演员的周期放长,谁演得久、演到最后就是赢家。演员最重要的是被大家记住和回味你的角色,慢慢大家会因为对角色的喜爱而知道这个演员叫温峥嵘,我觉得这样就够了。”

温峥嵘饰演的配角,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图/《真相》)

“做你生活当中的大女主”

《雁回时》里最让人动容的是互相治愈的母女线。阮惜文一角的高光之处在于:她身上浓缩了古代传统母亲的压抑和牺牲,也有现代独立女性的影子——放手让女儿摆脱枷锁,成为自己。温峥嵘最喜欢阮惜文的这句台词:“你我虽是母女,但我不能伴你一生啊,我希望你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挚友和爱人相伴,而不是成为我的附属品。”

阮惜文对庄寒雁隐忍又磅礴的爱,常常让温峥嵘想起自己的母亲。她的名字来源于母亲,小时候爷爷给她取名“温馨”,但妈妈希望她能像高山一样自立自强,所以才有了“峥嵘”的名字。

温峥嵘的名字中蕴含着母亲对她独立自强的期望。(图/受访者供图)

坚韧上进的母亲,在温峥嵘的教育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小母亲在她的音乐教育上投注了很多心力,为了教她钢琴,母亲自己跟着老师上课学习,到现在还没有放弃练琴。“我妈妈70多岁了还经常弹钢琴,她眼神里都是对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现在她手机用得比我还要溜,我在妈妈身上学到了很多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

成为母亲,也让温峥嵘从妈妈身上获取了更多的精神养分。对于追求极致的温峥嵘来说,所谓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平衡智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她在低谷期的身份转换当中感觉到迷茫不适,而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她逐渐释怀。

“没有人能做到女超人的地步。我妈妈跟我说,到了40岁之后没有什么非要完成,尽力就好。如果人生有范本,那不就很简单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适当的试错也是必要的。”

温峥嵘在生活中向往简单纯粹的日常。(图/微博@温峥嵘)

生活中的温峥嵘是一个温柔的妈妈,对于15岁儿子的教育方式主张更多放手和包容。“孩子都是慕强的,不想学钢琴课的话也逼迫不了,我只会告诉他,我今天在片场上因为弹了钢琴而被大家认可喜爱,用事实来言传身教。”

用香水封存每一段角色记忆,这种独特的方式也来源于母亲,她曾告诉温峥嵘,味道和音乐都是能刻在DNA里的记忆。角色如同她随身携带的香水,在每次开启和封存的瞬间,都有某种仪式感。翻开某一瓶香水,角色画面在她眼前舒展。

对于温峥嵘来说,21年前在《无字碑歌》饰演年轻武则天的自己,不会懂得《凤凰:她的传奇》里在母亲角色和皇权之间艰难博弈的武则天,也不会懂得结尾那句台词的力量——“王位向来都是为男人设立的游戏。听我的,别想做一个男人,你们要做的,是改变游戏本身。”

温峥嵘饰演的武则天,陷入女性和皇权两难局面。(图/《凤凰:她的传奇》)

47岁的温峥嵘,读取到了武则天身上的母性、权力的矛盾和挣扎,她曾在一次访问当中说过:“我不想成为谁的太太、谁的妈妈,我要做温峥嵘自己。”在一段段阅历叠加后,她逐渐理解真正的“霸气大女主”不是靠妆造外形塑造,而是来源于内心对于生活的笃定。“无论武则天也好,阮惜文也好,她们都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注意到化妆间里的座位变化,似乎在当中瞥见了演艺圈迭代和循环的影子。“刚出道时我永远坐最边边上,有一个最厉害的化妆师,只给女一号化,女一号是坐在最中间的位置。有几年我运气好,坐在了中间的位置。一看旁边位置是资历比较深的老演员,而当我年纪上来的时候,我就坐到了那个位置,中间核心的位置永远是留给更年轻的。”

在位置的更迭当中,温峥嵘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演戏就像打乒乓球,对手彼此成就才有好戏上演,在《雁回时》我和陈都灵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在片场会分享自己的演戏经验,她也非常愿意倾听,是很好学的后辈。”

温峥嵘如今越来越懂得配角的魅力,一部戏的成功,是对手互相成就的。(图/《雁回时》花絮照)

曾经在众人面前美得有侵略性、丝毫不掩饰锋芒、张扬自我的温峥嵘,成为妈妈后,锋芒被时光打磨得更柔和了。

角色的光影交叠,折射了温峥嵘的生命叙事。“现在的我刚刚好,可以成为自己,也有家庭事业。在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演妈妈,但脸上是无光的、是假的,不是从心出来的。所有好的演员一定要极其坦诚和真诚,当我到了这个年纪,该遇到的经历都遇到了,我在最适合演阮惜文的时候遇到这个角色。”

温峥嵘的“小火慢炖”还在继续。她留下的角色,也如同香水带给人的记忆——顾忆罗那款张扬馥郁的西普调,经历了20多年的时光沉淀,就让它如阮惜文的檀香一样,重新被众人悦纳。沉下来的香气,后调更足。

编辑Felicia

运营盐浴盐/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