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底,一位普通粉丝在二手平台发现了一件令她心碎的商品——自己去年花三个月工资定制的明星纪念徽章,此刻正以88元的价格待售。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卖家主页挂满了该明星的推广商品,简介栏赫然写着"专注明星周边代购"。这个发现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她三年来为偶像控评、组织应援的热情。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最终会变成商品出现在二手市场。
事情要追溯到2024年,这位网名"十三州府"的粉丝为庆祝演员曾黎生日,特意定制了一对刻有偶像名字的金属徽章。这对徽章采用999纯银材质,设计融入了曾黎代表作《星汉灿烂》的元素,光是设计费就花了2000多元。收到礼物后,她第一时间联系曾黎工作室确认收货,工作人员表示会转交给偶像。然而今年3月,当她在二手平台刷到这对徽章时,卖家回复"随缘"的对话截图,彻底击碎了她的期待。
发现问题的第二天,"十三州府"就联系了曾黎工作室。工作人员态度客气却始终没有实质性回应,只是反复说着"正在核对,姐姐不会辜负粉丝"。这种推诿让粉丝愈发焦虑,她翻出手机里保存的与工作室的聊天记录——去年生日当天,曾黎在直播中说过"每一份心意我都会好好珍藏"。如今再看这句话,只觉得像句空话。
3月26日,工作室终于发布声明,承认是"某员工私自行为",已开除涉事人员并报警。声明中特别强调"曾黎本人毫不知情",并附上报警回执单。但这份看似正式的声明却引发更大争议:既然工作室管理存在漏洞,为何反倒要求质疑的粉丝承担责任?更让网友不满的是,声明里通篇都在强调"已采取的措施",却对粉丝的情感伤害只字未提。
转机出现在4月29日。当天工作室再次发声,这次转发了粉丝的致歉信。信中"十三州府"承认自己"言论不当",称在未核实情况下发文"对曾黎名誉权造成伤害"深表歉意。声明还附有手写道歉信的照片,字迹工整的宣纸上写着:"感恩相遇,缘分已尽。"曾黎本人也在评论区留言:"抱抱你,五一快乐!"这盆"温情冷水"浇得网友满头雾水。有法律从业者指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粉丝基于事实的合理质疑属于正当监督,根本不构成侵权。更吊诡的是,工作室既已报警,为何不要求营销号删帖,反而向普通网友"追责"?在#明星团队甩锅教科书#的热搜下,有条评论获得3.2万点赞:"他们把粉丝当ATM机,用眼泪换数据,用道歉当灭火器。"
事件持续发酵过程中,更多细节浮出水面。有自称曾黎工作人员的网友爆料,工作室确实存在将粉丝礼物"内部消化"的传统,但这次是第一次被抓现行。另有粉丝晒出聊天记录显示,曾黎曾在2023年感谢过"十三州府"制作的应援物料,如今却对支持者说出"缘分已尽",这种反差让网友直呼"心寒"。
从舆情监测数据看,事件在48小时内产生3.2亿次讨论。其中72%的网友认为工作室处理失当,65%的受访者表示"再也不会购买明星周边"。更值得关注的是,有41%的00后粉丝留言称"开始理解父母辈追星时的担忧"——他们害怕自己的真心也会被当作商品转卖。
对比其他明星的类似事件处理方式,或许能看出些端倪。去年某顶流歌手粉丝礼物被寄错地址,团队72小时内公开物流记录并向粉丝道歉;而曾黎团队在事件发生一个月后,不仅没有补救措施,反而要求粉丝公开致歉。有公关专家分析,这种"危机公关"本质上是在转移矛盾焦点:"当工作人员犯错,团队应该先解决内部管理问题,而不是让受害者背锅。"在二手平台搜索发现,目前仍有大量明星周边在流通。某二手平台数据显示,近半年与曾黎相关的商品有237件,其中189件标注"全新未拆封"。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卖家开始删除商品信息,但聊天记录显示他们仍在私下交易。有卖家直言:"明星团队默许我们代卖,抽成20%就行。"
这场风波暴露出娱乐圈的深层矛盾。据中国粉丝经济研究院统计,2024年明星周边市场规模突破80亿元,但相关纠纷同比激增300%。有律师指出,目前法律对粉丝礼物的所有权界定尚不明确,很多明星团队借此打擦边球:"他们收下礼物时说是心意,转卖时就变成私人物品,这对粉丝极不公平。"事件发展至今,曾黎的演艺事业似乎未受明显影响。其主演的电视剧《以爱为营》仍按计划宣传,代言品牌也未发布解约声明。但在普通观众心中,那个在《新聊斋志异》中灵动的女演员形象,已与"冷处理粉丝诉求"的标签产生关联。有网友在购票平台留言:"本来想去看新剧,现在觉得花钱看商品发布会挺没意思的。"
对于普通追星族来说,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它照出了追星路上最脆弱的时刻——当你满心欢喜送出礼物,却不知道对方是珍惜还是转卖;当你想为偶像说句话,却要担心被扣上"诽谤"的帽子。就像网友@追星老油条说的:"他们用'抱抱'消解质疑,用'缘分已尽'推卸责任,最后只剩我们这些真心人站在原地。"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风波,最终没有赢家。粉丝失去了珍藏的礼物和信任,明星面临口碑危机,而整个娱乐圈再次被贴上"消费真情"的标签。当我们在讨论"该不该追星"时,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让真心不被当作筹码,让热爱回归纯粹?这不仅是曾黎团队需要反思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