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下乡路——青岛莱西夏格庄镇乡村电影放映员李成江的49年“光影人生”

2025-05-21 10:43:51鲁网

鲁网5月21日讯“放电影的爷爷,你又要去工作了吗?”“只要还有人想看,我就不能闲着!”……夕阳下的乡间小路,一道瘦小却挺拔的身影正提着放映设备缓缓前行。今年69岁的山东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电影放映员李成江,已在乡村电影放映一线耕耘了49个年头。日前,当央视《爱看电影嘉年华》的聚光灯首次照亮这位幕后工作者时,他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一辈子,我就做了一件事——给乡亲们放电影。只要国家需要,只要我还举得动设备,就会一直坚持到走不动为止。”这句承诺,不仅是个人信念的宣言,更承载着乡村文化工作者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庄严使命。

李成江拿着喇叭播报放映通知

熬夜放映成家常便饭

露天电影,承载着无数“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20世纪80年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作为夏格庄镇第一批乡村电影放映员,20岁的李成江扛起了传播文化的重任。彼时,电影放映设备堪称“高科技产物”,全镇能熟练操作放映机的人屈指可数。他每日背负十几公斤重的放映机与幻灯机,用扁担挑着音响与胶片,把文化下乡的微风吹进千家万户。

乡亲们正在观看电影

“那时我一晚要赶三四个村子,熬夜放映成了家常便饭,经常放映结束收拾完器材,刚到家门口公鸡就打鸣了……”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流金岁月,李成江依然忍不住想乐,到底先去哪个村放新电影,是当时最头疼的选择题;寒冬腊月,因没钱购置军大衣,他在寒风中冻僵身躯;炎炎夏日,蚊虫叮咬留下的痕迹至今仍在他的腿上;每逢雨雪天气,他宁可自己淋雨,也要用仅有的遮挡物护住放映设备。这些看似艰辛的付出,在李成江眼中,却是守护文化火种的神圣使命。

露天电影场里,蕴藏着最鲜活的时代记忆与人间温情。每当夜幕降临、银幕升起,十里八乡的村民便如潮水般汇聚。放映《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等经典影片时,现场人山人海,连银幕背面都挤满观众。月光下,众多村民屏息凝视,或为电影中的英雄壮举热泪盈眶,或因诙谐情节开怀大笑。放映机的箱子既是工作台,也是李成江的“专属座位”。他坐在上面,看银幕上光影流转,感受空气中弥漫的稻香与欢声笑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干完一天农活,坐在板凳上看一场露天电影,就是庄稼人期盼的大事。为乡亲带来幸福的成就感冲淡了辛劳,李成江也成为全镇最受欢迎的人,无论走到哪都能享受到村民前呼后拥的“最高礼遇”。

自掏腰包垫付租片费

文以载道,在经年坚守中,李成江早已将电影放映这一单纯的职业,升华为文化传播的深沉使命。20世纪90年代电影放映体制改革后,放映的影片除了公益电影、扶贫电影、慰问电影免费外,都需要交租片费。村民想看其他电影,一般都是从各村的村集体款中支付,导致拖欠放映费的情况时有发生。想到村民们对电影的热切期盼,李成江心一软就自掏腰包垫付租片费。至今,李成江家中抽屉里还锁着厚厚的一沓欠条,“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账了,这么多年了,不收了。就当作我为群众做贡献了,这些欠条就留个纪念吧!”

更值得称道的是,李成江始终将电影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工具。那个年代,农业生产力较低,为了帮助乡亲们提高种植技术,李成江想方设法找到上级相关部门,自掏腰包租借了一批科普影片,将地膜覆盖技术、生猪养殖技术、果蔬种植技术等实用知识,通过影像传递给村民。李成江至今还记得,他在一个村庄放映了地膜覆盖技术的影片后,一些村民试着按照影片中介绍的覆膜方法种植花生,当年一亩地就增收了20多元。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件轰动全镇的大事,镇里组织各村前来参观学习,覆膜方法还在全镇推广。后来李成江进一步了解农民的不同需求,放映包括生猪养殖技术,黄瓜、辣椒、葡萄等农作物种植技术的专题片,让很多村民深受启发,大胆尝试,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放映历程覆盖三代人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农村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在农村普及,露天电影逐渐失去市场优势,许多同行因收入微薄而纷纷改行,但李成江对电影放映事业的热爱从未改变。从8.75毫米、16毫米胶片放映机,到如今的数字放映设备,他始终紧跟技术发展步伐,熟练掌握各型号设备的操作与维修技能,也见证了电影放映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李成江在家中检查放映设备

“已经有三代人看着我放的电影长大了!”李成江清楚记得,年前去乡村小学放映电影时,一位班主任这样向学生们介绍自己:“在老师还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这位爷爷就在放电影了!”从那以后,“放电影的爷爷”成了他最喜欢的头衔。

李成江张贴电影放映公告

49年来,李成江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足迹遍布夏格庄镇54个村庄,累计放映近4万场电影,年均放映超500场。这份持之以恒的坚守,不仅延续了乡村的文化传统,更为无数村民留住了精神家园。他的故事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坚守,如同点点星火,终将汇聚成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璀璨星河。(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