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的毕拉河林区,森林公安民警与"东北神兽"狍子的偶遇已成日常。这片覆盖率达68.35%的原始森林,是533种野生植物和322种野生动物的家园,更是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5月22日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走进这片绿色王国,记录下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生态守护故事。科技武装:立体监测网络筑牢防线清晨,毕拉河森林公安分局的无人机已开始例行巡护。2024年以来,这支"空中警队"累计飞行700架次,覆盖10万公顷重点林区,与地面布设的50余台红外相机共同构建起"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
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成效显著:全年发现并制止非法入山行为120次,协助破获涉林刑事案件86起,行政案件查处900余起;通过热成像技术查获的非法猎捕案件中,30余只(头)野生动物被及时解救,有效震慑了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警民共治:走出生态保护同心圆"每张宣传单都是生态保护的种子。"自然保护区派出所所长佐旭明指着警车上的普法材料说。2024年,民警走遍林区29个宣传点,发放资料3000余份,覆盖群体2万余人次。
这种"铁脚板+婆婆嘴"的工作方式形成良性循环:群众提供的36条线索助力破案20起,300名护林志愿者组成的"眼线网络"协助清除非法猎具56套。在校园开展的10场"森林保护小课堂"中,500余名学生成为生态保护的新生力量。机制创新:多元共治破解生态难题毕拉河分局与林业企业建立的联动机制,已开展30次武装"三清"行动。通过网格化治理,47个责任区实现精准管控,化解林耕矛盾23起。多部门组建的"生态保护联盟",使违规放牧等问题的处置时效提升60%。"过去是猫鼠游戏,现在是全民守护。"老护林员这样形容变化。
成效显现:旗舰物种数量稳步回升随着生态持续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回升。毕拉河分局局长王洪海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智慧生态警务"建设,力争实现重点区域发案率再降50%,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安样板。在这片北疆林海,警民携手绘就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杜文、高权)供稿: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毕拉河分局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