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圈可太热闹了,本来大伙儿都搬好小板凳等着看《赴山海》和《藏海传》神仙打架,谁知道半路窜出俩"陈年老剧"——古装甜宠剧《折腰》和民国正剧《人生若如初见》。特别是《折腰》,开播第二天就跟坐火箭似的,热度直接飙到28000,把同期播的剧都衬得像蔫巴茄子。
要说最让人心疼的还得是李现那部《人生若如初见》。这剧在仓库里压了整整三年,好不容易见着天日,结果播出来水花还没洗脸盆大。头三集放完,播放量愣是没过万,急得李现亲自下场拉人吆喝。谁知道这一吆喝,倒把自己吆喝进坑里了。
眼尖的网友发现,李现这回把朋友圈翻了个底朝天。先找老搭档杨紫帮忙转发,评论区那句"拍高原戏注意安全"被粉丝吐槽像群发拜年短信。更绝的是刘亦菲刚帮他宣传完,大伙儿就扒出来他半小时前才关注人家微博。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两家粉丝气得直跳脚,都说"李现这波操作太不地道"。
说起来这事真不怪观众挑刺。去年杨紫《女心理师》开播,李现装没事人;刘亦菲《玫瑰的故事》上线,也没见他吱声。现在自己新剧要撑场面,倒是想起老朋友了。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做法,搁谁心里都得犯嘀咕。
其实李现的演技大家心里门儿清,从《亲爱的热爱的》到《去有风的地方》,他确实在努力往实力派靠。但这次吆喝翻车,算是揭了流量明星的老底——既要吃粉丝红利,又放不下架子求人帮忙。就像隔壁张大妈说的:"端着金饭碗要饭,早晚得摔碗。"
看看人家《折腰》剧组多会来事。宋祖儿和刘宇宁天天在抖音上撒糖,观众磕CP磕得昏天黑地,谁管他俩私底下熟不熟。反观《人生若如初见》,明明讲的是热血青年救国救民的正经事,现在热搜全在讨论"李现会不会做人",戏外可比戏里热闹多了。
圈里朋友跟我说,现在明星宣传就跟走亲戚似的。你今天帮我转条微博,明天我给你新歌打榜,跟菜市场换鸡蛋一个道理。但李现团队这回明显没算明白账——平时不走动,突然上门借酱油,换谁都得掂量掂量。
观众现在可精着呢。打开视频网站,十部剧有八部是顶流主演,能火的还得是剧情过硬的。就像前阵子《繁花》爆红,靠的可不是明星吆喝,而是实打实的电影级制作。这次《折腰》能杀出重围,还不是因为原著IP够硬、男女主火花够足?
那些整天琢磨热搜的剧组该醒醒了。去年某大制作宣传费砸了八千万,结果观众只记住主演的绯闻。要我说,与其求爷爷告奶奶找人转发,不如把剧本磨亮点。观众追剧就图个乐呵,谁管你明星私下关系咋样?
最近追《人生若如初见》发现个怪事:弹幕里吵得最凶的不是剧情,倒是"李现到底该不该挨骂"。粉丝心疼偶像被喷,路人嘲讽吃相难看,剧里那些热血沸腾的救国演讲反倒没人理。这场景,活像菜市场里为了两毛钱吵翻天,愣是没人看摊上的新鲜蔬菜。
话说回来,李现这次虽然被群嘲,倒也算因祸得福。原本没几个人知道的民国剧,
现在天天挂热搜上。就是不知道这热度,到底是给剧添柴火,还是给演员泼凉水。
追剧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宣传闹剧。去年某小鲜肉为新剧收视,拉着前女友炒冷饭;今年有女明星为争番位,把开机仪式搞成宫斗现场。比起来,李现这次顶多算"不会来事"。要我说,演员还得学学老戏骨——戏外悄咪咪,戏里亮堂堂。
最近跟干宣传的朋友撸串,他倒说了句大实话:"现在观众胃口被吊高了,普通宣传根本撩不动。要么砸钱玩花样,要么赌命等口碑。"想想也是,当年《觉醒年代》开播时静悄悄,后来靠观众自来水逆袭,这才是正道。
说回《人生若如初见》,制作确实用了心。衣服道具考究,打仗场面舍得花钱。可惜现在大伙儿注意力都被明星八卦勾走了,谁还管剧里的历史细节?这就像精心准备满汉全席,客人却盯着谁没洗手。
最后给追剧的朋友提个醒:看剧就图开心,别被营销带跑偏。要是爱看民国正剧,不妨静下心品品《人生若如初见》里的家国情怀;要是就爱凑热闹,热搜榜够您刷三天三夜。追剧嘛,自己舒坦最重要。
听说李现粉丝正在搞"用数据说话"的刷剧活动,您怎么看这种粉丝撑场子?欢迎来评论区唠唠。顺便问句,您觉得演员该不该为了新剧摇人宣传?要是您家偶像这么干,您是跟着吆喝还是觉得臊得慌?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