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5月20日讯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每年大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各类死亡原因之首,而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此,197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2025年为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宣传主题为:“精准测量控制血压健康长寿”。
为了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居民健康素养,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综合楼一楼大厅、平度市2020公园、多家乡村卫生室举办以“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为主题的多场义诊活动。
在院长助理李丽、督查科主任胥董香、公共卫生科主任周德娟,消化内科主任张军,外二科主任马学雷,康复科护士长刘萍,急诊科护士长马蕾娟,心内科主任初玉祥、心内科护士长李美兰的带领下,十余位医护人员开展了义诊活动,为前来咨询的患友耐心解答问题、告诉大家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急救知识;帮助患友测量血压,发放了高血压防治手册、高血压患者慢病管理等宣传资料。本次义诊共接待患友咨询400余人次,测量血压400余人次,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这次的义诊活动得到了来自广大患友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全世界高血压患者接近13亿,中国高血压调查(CHS)显示,高血压总人数高达2.45亿,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目前高血压达标率仅16.8%。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高血压诊疗现状不容乐观,呈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隐形的杀手”。
什么是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140/90mmHg;或连续5~7天测量家庭血压≥135/85mmHg;或24小时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7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使用降压药,血压虽然低于上述诊断界值,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可能不会立即导致患者出现症状,但长期存在会损害血管、心脏、大脑、肾脏等。血压高,伤害血管,长期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会使血管弹性越来越差,进一步引发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出现病变。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1)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
(2)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
(3)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4)测量血压的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勿挽袖子),袖带置于肘窝上方2~3cm。
(5)测量血压时,应至少测量2次,间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一次和第二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mmHg,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
(6)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参考臂。
(7)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后1分钟和3分钟时测量。
(8)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哪些人容易患上高血压?
血压的个体差异受个人体质、疾病、精神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一些遗传基因也可能使某些人更易患上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患者中不乏年轻人甚至儿童青少年的身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是致病元凶。老年人高血压多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等生理变化相关。年轻人高血压多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或单纯舒张压升高,这主要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工作压力有关。长期处于高强度或高精神压力工作环境中的人群,或是长期偏好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熬夜、过度饮酒吸烟的人群,都更容易患高血压。超重、肥胖和遗传等因素则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患高血压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要坚持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定期监测血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控制良好的体重,管住嘴、迈开腿,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减少摄入盐和含盐高的调味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愉悦的身心。
(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